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狗•猫•鼠》与闲话风

(2014-12-14 10:20:18)
标签:

文学

鲁迅

闲话风

论《狗··鼠》与闲话风

中文系20141 姜雯 20201411080036

 

摘要:

“闲话”,即“漫笔”。鲁迅的“闲话风”否定与超越了“五四”时期盛行的“布道式”、“演讲风”的散文的历史。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抨击论敌,以幽默风趣的文字向读者(听众)诉说自己的内心,似与读者(听众)“任心闲谈”,引起读者(听众)精神上的共鸣感。

关键词:

《狗·猫·鼠》, 闲话风,行文结构,随意性,语言表达,趣味性

正文:

“闲话风”的散文,是鲁迅所开辟的散文的另一蹊径。所谓“闲话风”,顾名思义:在一种自然、亲切、和谐、宽松的特殊氛围内,作者与读者,既是说话者,又是听话者,彼此处于绝对平等的地位,进行精神对话。作者掏出心来,真诚地袒露自己生活与内心的秘密、真实的欢乐与痛苦,希望引起读者(听众)的共鸣、联想、议论与诘难,达到精神的互补,而非趋一。

《朝花夕拾》(原题为“旧事重提”)是闲话风散文的代表作。鲁迅曾说过“《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写的是童年、往事,充满着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而这“天真之气”在《狗·猫·鼠》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一、闲话风散文特征——行文结构上的随意性

“闲话风”,也是所谓“任心闲谈”。鲁迅说,“五四”时期的散文小品,常取法于英国随笔,那一代知识分子带有魏晋时代知识分子的“清峻”“洒脱”。在这样的背景下,“闲话风”散文必然有异于其他散文的“余裕”“从容”的风姿。

在《狗·猫·鼠》中,鲁迅跳出了一般的行文方式,行文结构带着随意的性质。忽而写“我”的现实遭遇:“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我”常写点什么东西发表,又老是戳到别人痛处,“甚至而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忽而写猫狗成仇的童话寓言“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忽而是人们仇猫打狗的场面,因猫常常闹得人心烦,“我便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忽而是西洋黑猫,日本“猫婆”,中国“猫鬼”。忽而是猫与虎的斗争。忽而又是老鼠娶新娘,老鼠“数钱”;忽而又写我向猫的报仇。

这种随意性的行文,使得文章更像是在和读者闲聊,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鲁迅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精致,他“思想与艺术天马行空般的自由驰骋”催生了这一篇好像正在与读者闲谈的“闲话风”散文。

二、闲话风散文特征——语言表达上的趣味性

“闲话”是的对“原生味”语言趣味的一种追求。而“在某种程度上,《朝花夕拾》正是这类‘听闲谈而去其散漫’的语言主张的成功实践”。“闲话风”的散文别具平等、开放的品格,又充溢着一股率真之气。在《狗·猫·鼠》中,也大量融入了这“率真之气”。

鲁迅用口语化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他的文字给敌人产生的影响:“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他生气,要表达愤怒的复仇情绪,“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样俨然是一个以孩子的口吻来发泄,更显得文章生动有趣。这种口语似的表达如同作者与读者面对面的闲聊,不拘泥于语言文字上的技巧,只重视思想内容的传递效果。

鲁迅文字犀利,入木三分。用郁达夫的话说:“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然而,在“闲话风”的散文中,鲁迅收敛了其犀利的笔,以幽默的方式去回应敌人,“不去和论敌正面纠缠,而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用这种有点开玩笑的方式去回敬论敌,这笑就像鞭子,给论敌以酸甜苦辣的抽打,叫论敌挨了打却有苦难言”。

 

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雍容·幽默·简单味——<朝花夕拾>风格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