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第十章 |
课时安排 |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 技能 |
1. 2. 3. |
|||
过程与 方法 |
1. 2. 3.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 |
||||
教学重点 |
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等。 |
||||
教学难点 |
辨别两极地区周围大洲、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
||||
教学突破 |
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等。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 |
学生活动 |
||||
温故: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导入新课: 教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猜一猜这是哪里的景象? 学生看图思考回答。 教师:大家说的对。这就是位于地球南北两端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今天我们就要进入这两个特殊的地区,去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板书:第十章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解一个地区,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现在我们就从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入手,来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旅程。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知新:(新授) 一、位置与范围 1、课件展示:《南极地区图》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并讲解:确定南极洲周围三大洋的方法:0°经线穿过大西洋,按顺时针转依次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地球的运动和利用经纬线确定地球上的方向。站在南极点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时针?站在北极点上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站在南极点上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站在北极点上则是逆时针方向。 2、课件展示:《北极地区图》 学生观察北极地区图,从图中找出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 教师演示并讲解:确定北冰洋周围的大洲位置的方法:90°E经线穿过亚洲,90°W经线穿过北美洲。 教师: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厉害,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因此造成极地地区自然环境比较独特。 二、自然环境特点 教师归纳:南北极地区气温都很低,但北极地区气温比较高一些。 2、活动2:学生自读教材P93-94.。探究:两极地区气候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差异? 教师讲解:两极地区气候的共同特点是:严寒、干燥。其原因是纬度高,降水稀少。 两极地区的不同特点是:南极地区是酷寒、干燥、烈风,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北极地区是气温比南极地区高一些,降水多一些,风速小一些。 原因:⑴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放热和冷却比海洋快,降温的幅度比海洋大。 ⑵南极地区的海拔比北极地区高,气温低,风力大。 ⑶由于南极地区冰层反射阳光,90%的太阳热量被反射回宇宙空间,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得多,而且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速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 3、活动3:阅读材料,了解“南极的大风” 过渡:尽管两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 三、代表性动物 课件出示图片。 讲解:最有资格代表南极地区的动物是企鹅;代表北极的动物是北极熊。 现在去我们来巩固一下本节所学内容。 巩固: 课件展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拓展: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
学生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同桌两人一组,共同完成。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学生同桌两人一组,共同完成。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学生自读课文阅读材料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了解。 |
||||
课堂小结 |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对两极地区有哪些了解?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
||||
练习设计 |
随堂练习 |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
|||
课后练习 |
填写地理填图册 |
||||
板书设计 |
第十章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 2、自然环境特点 3、代表性动物 |
||||
教学探讨 与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