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珍爱生命”

标签:
2020作文18子题之珍爱生命 |
分类: 作文教学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珍爱生命”
湖南师大思沁新化实验学校 陈治国
【导语】
年末岁初,新冠病毒突如其来。至今,全球感染者已近800万人,死亡超过40万。这些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人或直接或间接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或看淡了生与死,或看重了活着的意义,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全国特级教师熊芳芳辞职信上写道:“据说还有7年光荣退休,我想将这7年赏赐给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不论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命 生命》、《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课文;还是初中语文教材中《蝉》、《贝壳》、冰心《谈生命》、文天祥《过零丁洋》、沈石溪《斑羚飞渡》、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抗《地下森林断想》等课文;亦或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史铁生《我与地坛》、川端康成《花未眠》、杰克 伦敦《热爱生命》等课文,这些文章共同的主题都是关于珍爱生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有价值?如何延长生命的长度?如何增加生命的厚度?
在防疫抗疫期间,钟南山、李兰娟等敬业奉献、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老专家深受国人景仰与崇敬;李文亮、刘智明、夏思思等英勇牺牲的烈士令国人敬佩与缅怀。他们是时代的先锋。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臧克家诗曰“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文天祥诗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代青年学生正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人生之路的选择的年龄。本着高考试卷是对中学生做最后一次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有可能与“珍爱生命”的主题有关。
【核心论点】
要增加生命的厚度
生命诚可贵,捐躯价更高
牺牲“小我”,成就“大爱”
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灵
生命定格,浩气长存
【鲜活素材盘点】
2月28日,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2月23日,夏思思以身殉职。夏思思,女,汉族,1990年6月出生,湖北武汉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夏思思同志主动请战,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以身殉职。
2月20日,彭银华以身殉职。彭银华,男,汉族,1990年12月出生,湖北云梦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彭银华同志始终坚守抗击疫情一线,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以身殉职。
【对接主题】
舍弃“小我”,成就“大爱”
【速用示范】
李文亮、刘智明、夏思思、彭银华…他们身为医生,不顾个人的安危,只为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他们面对新冠病毒,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自己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们在国难当头,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庄子云:“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他们的生命定格在30多岁、50多岁,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牺牲了自己生命的长度,拥有了生命的厚度,他们用大爱铸就了美好幸福的人世间,我们永远感谢。
【鲜活素材盘点】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30名扑火队员不幸殉职。其中27人是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的兄弟,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消防员真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职业。
【对接主题】
【速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