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剧主题活动开展下,课程游戏和游戏课程的反思
(2019-11-28 00:21:55)在平时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说要将我们的课程游戏化,扑捉孩子们有价值的游戏内容,进行课程活动,可是细细想来,到底什么是“课程游戏化”什么是“游戏课程化”?经过近期的自我学习以及班级戏剧主题活动的开展,我渐渐对这两者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
我曾认为,课程游戏就是将集体教学活动增加游戏,或者增加孩子们的游戏时间,让幼儿自由玩耍,其实不然,“课程游戏化”指的是使课程转变为游戏的性质或状态,赋予课程游戏的精神。
在我们班开展戏剧主题活动过程中,有一次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水果宝宝》,这是一节关于粘贴五官添画动作的美术活动,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出示实物引出水果,再展示范画让孩子学习粘贴绘画的技能。可是在本次活动中,由于我班已经开始了戏剧《水果们的晚会》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水果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于是本次活动我提前设置了游戏,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水果们要开晚会了,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于是我与孩子们共同开了一场“晚会”,他们有的张嘴笑,有的眯眼笑,有的双手举高,有的跑步前行···,孩子们玩的开心,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观察感官和动作的变化,最后在游戏中我请孩子们根据自己模仿的水果宝宝进行艺术创作。整个过程孩子们沉浸在自我的角色游戏中,创作出的水果宝宝造型也各不相同。
真正的“课程游戏化”,不是将游戏取代集体教学,其实“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课程是儿童需要且必须的活动。”在《水果宝宝》课程中,孩子们有了对绘本故事《水果们的晚会》内容的熟知经验,有了对水果实物的认知经验,结合班级戏剧主题的开展,孩子们对水果表演是感兴趣的,通过自由的游戏体验,孩子们感受动作表情的变化后运用创作当中,这才赋予了本次课程活动游戏化的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其方向是《指南》和《纲要》,让幼儿园课程更加完善尤其是更加体现游戏精神,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倡导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实施课程。
在班级戏剧主题刚刚确定下来不久,一次表演水果跳舞的游戏时,一位穿着西瓜服装的孩子跟我说“老师,我喜欢吃西瓜,我还喜欢喝西瓜汁。”没想到这个话题一经提起,其它的孩子都争相跟我表达,老师我也喜欢喝···我喝过····。我接着孩子们的话题问道,你知道西瓜汁是怎么来的吗?“是西瓜弄出来的”孩子脱口而出。根据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有的家庭中有榨汁机的可能会知道水果可以榨汁,但是对于从来没有见过榨汁过程的孩子来说,如要进行准确的描述可能就会比较难。我接着又问“菠萝汁和西瓜汁混在一起还能喝吗?”有的孩子说能,有的孩子说不可以。看到孩子们对果汁的话题如此感兴趣,对于两种或几种果汁混在一起能不能喝的问题又有了困惑,于是班级开展了“水果变果汁”的生成性课程。在这次课程活动中,我带领孩子分别品尝了水果和果汁,观察了水果是如何在榨汁机中变成果汁的,对比一种果汁和几种果汁混合在一起的的不同味道。通过这次活动,解决了孩子们的疑惑,同时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班级戏剧主题的开展又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
在“水果变果汁”的生成课程中,我认为是属于游戏课程化的范畴,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需要帮助幼儿提升和拓展经验,帮助幼儿将经验系统化。游戏课程化是一种实践和创新,由游戏生成教学活动,教师在观察、记录、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上,从幼儿的想法、需求、经验出发,构建有教学意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游戏课程化对教师而言其实是更高的要求,游戏课程化需要教师有趣味、有爱心、有专业知识和观察技能、有创造性,换言之,教师需要具备游戏精神。正如周桂勋所说,“游戏课程化,要求幼儿园教师能够理解游戏和生活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教育意义,同时要求他们能够理解、观察、记录、分析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的表现,以及这些表现背后的教育学意义,看到并看懂这些活动蕴含的教育契机。
课程游戏化和游戏课程化两者有联系也有不同,今后班级如何更好的结合和转化“课程游戏化”“游戏课程化”,将是我今后不断学习、实践、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