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零起点”教学真的应该是从零开始吗?

(2015-01-27 11:17:49)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学随笔

 

 

去年八月份,教育部门公布了小学生减负“新十条”,其中第三条就是:“‘零起点’教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随后不久,省教育厅也转发了省教研室的《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明确“严格教学规范。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坚持‘零起点’教学”。在新学年开始后,各地各学校也纷纷落实此项制度,使小学一年级的“零起点”教学逐步成为一种“新常态”。但对“零起点”教学的含义、为什么要实施“零起点”教学、怎样正确对待等问题却还没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有关部门之所以大力推进“零起点”教学,其原因无非是三个方面:一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一二年的学生刚刚进入儿童时代,在思维上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学习模式也是从幼儿园的游戏为主的学习向规范的课堂学习过渡,若一下子就进行高强度的语文和数学等学科的抽象学习,学生会感到很不适应,甚至会从此失去学习兴趣。二是为了防止家长出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而争相提前学习,从而促使幼儿园办园行为不断走向小学化。三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防止儿童一进入小学就背上沉重的学业负担,挫伤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显然,要求“零起点”教学的出发点是好的,是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只有教育指导纲要,而没有课程标准。同时,我们也在反对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学科知识教育,如拼音、识字、计算等等。从这个角度讲,所谓的“零起点”教学就是要求小学语、数等学科一切从“零”开始。但另一角度看,“零起点”教学是否就意味着小学的教学应该一切都从零开始?是否就意味着幼儿园就不应该搞一些拼音、识字和计算等方面的教学呢?这恐怕还得慎重,应该深入研究,科学对待。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谈到儿童发展关键期时曾说过:“6岁前一年的教学效果也许是以后89年的教育都难以达到的”,说明幼儿时期在一些学科方面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是人学习的最佳时期,或者说是人对某一方面学习最敏感,接受起来最快的时期。2008年的德国世界心理学大会上,最热议的研究发现也就是“4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而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7岁。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表明:3岁左右是儿童看图、识字的关键期,34岁是儿童读图画故事书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学习写字和数学概念的关键期,45岁是掌握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6岁是掌握数学或数字概念的关键期。而儿童发育和学习的关键期恰好处于学前教育阶段。为此,美国有关机构在2000年提出了《“开端计划”儿童发展结果框架》,将幼儿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语言发展、读写、数学、科学、创造性艺术、社会性情感发展、学习方式、身体健康与发展等八大领域,并提出了每一领域的构成维度以及35岁幼儿在每个维度上应当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能力与行为等。2002年,英国政府也颁布了面向03岁婴幼儿和35岁幼儿的国家课程,对相应的培养机构提供信息和指导,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根据英国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最新数据,英国的早教(25岁)课程大纲分成语言与交流、体格发展、人格、社会和情感的发展、识字、算数、了解世界、对艺术和设计的表达等八大方面,并规定了每个方面的具体学习目标。法国政府将幼儿教育作为初等教育的一部分,实施“幼小课程一体化”,将儿童的学习分为学前学习期(24岁的幼儿园小、中班儿童)、基础学习期(幼儿园大班5岁儿童和小学一、二年级68岁儿童)、巩固学习期(小学三、四、五年级811岁儿童)三个阶段。瑞典、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十分关注儿童在语言、算数、自然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同时为他们接触社会和社区、进入小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以上资料选自2015115日《发达国家儿童如何度过发展关键期》)。由此可见,幼儿时期不仅需要在儿童画图色彩、口头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还应该重视在语言、识字、数学和科学等方面的教学,甚至包括一些写作训练,为进入小学教育打下必要的基础。

由此看来,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智力发展规律角度出发,在幼儿教育阶段还是应该适当开展一些语言、识字、数学和科学等方面的教学。那么这会不会助推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加重幼儿的学习负担呢?关键是怎样认识“小学化”倾向问题。我们之所以反对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倾向,其出发点并不在反对于幼儿园教一些目前在小学教的一些学科内容,而在于“化”字上,即一切以小学的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组织幼儿教育。具体来讲,主要有三:一是盲目拔高教学目标,加深教学难度,以小学的课程代替幼儿教育课程。二是以小学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以应试教育的方式来组织幼儿教学,上课、作业甚至考试,违背了幼儿的心智发展规律。三是以小学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来管理与评价幼儿,束缚了幼儿的天性,制约了各种素养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因此,进行语言、识字、数学和科学等方面的教学,会不会助推“小学化”倾向、会不会加重幼儿负担,其关键是应该把握怎样的“度”,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因此,我们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不应是小学起始年级的教学,不管是知识和能力,一切都从“零”开始,而应该是严格按小学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不得增加教学内容,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制订和出台幼儿园课程设置标准和课程标准,规范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目前我国只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而没有幼儿园课程设置标准,更没有课程标准。《指导纲要》虽然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提出了教育目标、内容和指导要点,但不分年龄,目标和内容也是很综合很抽象,只是内容类别的表述,没有具体内容的规范,基层幼儿园很难把握。特别是没有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标准,导致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课程开设比较混乱,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开什么就开什么,随意性很大。而作为有指导意义的“教育大纲”,应该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结合年龄特点,规定幼儿园对每一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教育和教养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内容。尤其是要让小学教学真正做到“零起点”,就必须明确幼儿园的教学任务和标准,使两者在目标、任务和要求上互不包容。因此,首先要制订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标准,规范幼儿园的课程开设。要在现有的五大领域基础上,将此课程化,以课程的要求来建设与实施。其次是制订课程标准,分年龄分领域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以及教学建议。再次是制订幼儿能力发展评价标准,按照各领域分维度明确幼儿发展的水平与评价方法,实施幼儿发展档案袋制度,为小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打下基础。

二是加强幼教与小学的衔接研究。儿童学习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我们的学制和小学入学年龄的规定硬将其分成幼儿和小学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都迥然不同的两个阶段,而且相互脱节,十分不利于儿童的学习。法国将幼儿教育作为初等教育的一部分,推行 “幼小课程一体化”是很有科学道理的,我们应该借鉴。应该在课程上让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要尽可能地保持连续性,避免因小学与幼儿园对儿童的要求反差太大而让儿童产生学习焦虑;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要让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初始阶段有一个衔接与过渡期,让儿童进入小学后逐步适应小学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因此,我们要在课程与形式方法等方面加强幼教小教一体化的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小学教师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培训和对幼儿教师有关小学教育方面的培训,让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是要加强对幼儿园教学方法的研究。从幼儿的心智发展规律来看,对幼儿进行一些适当的语文、数学和科学等方面的教学是必要的,但不能以小学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来进行,尤其不能以应试教育的方式进行。因此要积极研究与探索适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在现有的生活化、游戏化、活动性和体验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创新教育模式,在“新”“活”“多变”上多下功夫,走出一条既能进行有效教学,又不增加幼儿学习负担,既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幼儿素养与能力的学科教学新路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