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2015-07-12 19:12:48)
标签:

陶耀文

人物

书法

文化

甘肃书画名家网

分类: 甘肃书画名家(排名无序)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陶耀文书艺简历:

陶耀文,字:文瑞,号:柏锦,书斋:乐陶轩甘肃会宁人,男,汉族,研究生学历。师从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张继先生,浙江大学于中华博士等老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甘肃省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

白银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会宁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艺术取向:

一是深入传统,精修经典。

二是融合时代,广涉博取。

三是专精隶书,《张迁》立体,《礼器》立身,《简帛》立心,五体互补。

四是隶行兼具,简碑兼容,书论兼备,诸体兼通。

出版专辑:

1998年出版诗集《影子是根》。

2000年出版散文集《春天的羊》。

2004年出版书法集《文瑞书法作品集》。

2010年出版书法集《文瑞书法》。

2010年出版书法理论集《文瑞书艺》。

2013年出版书法集《陶耀文书法艺术展作品集》(会宁展)

2014年出版书法集《陶耀文书法艺术展作品集》(兰州展)

2015年出版书法集《陶耀文隶书千字文》

艺术成就:

白银市委市政府首届凤凰文艺奖

甘肃省“群星奖”三等奖。

甘肃省第三届“张芝奖”的创作奖、理论奖、成果奖。

第十届中国·九色甘南全国摄影书法美术大赛书法一等奖。

全国百年兰大杯书法大奖赛。

全国《书法报》社主办的首届、第二届“观音山杯”书法展。

全国“永乐宫”第二届、第三届国际书画节书法展。

全国第二届隶书书法艺术展。

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

全国中青年书法“百强榜”奖。

全国首届“张芝奖”书法艺术展。

全国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书法艺术展等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书法家陶耀文先生

纯正大气       古朴沉雄

—谈陶耀文的隶书创作

刘云鹏

 

以前听朋友聊起陶耀文,说这是一位在会宁县书法界具有传奇色彩的书法家,他是会宁县域内第一个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第一个(包括其他艺术门类)加入国家协会会员,第一个担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第一个担任白银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一个出版书法理论文集,第一任会宁县书法家协会主席,这“六个第一”足以引起我极大兴趣,很想能较全面的了解陶耀文。今年5月份,陶耀文在兰州举办“大书精雅,金城墨韵”个人书法展,在三天之内所展作品被收藏家一抢而光,在金城兰州的书画市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和惊叹。纵观八十多件展品,有六十多件是隶书,这些隶书作品宗法汉碑,纯正大气,古朴雄强,尤其让我震惊的是他隶书没有落入程式化的低级套路中,很具有开放性,在大风格之下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变化多端,耐人寻味,显示出作者在创作上的深厚功力和创造力。经与陶耀文深入交流后,对陶耀文隶书创作有了较为全面、深入了解。陶耀文在隶书创作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源于他独特取法方式和创作理念。

隶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创作经验的积累,但是丰富的资源和伟大前辈所形成的这个隶书传统是一个“黑洞”,给后人提供无限的能量同时,又可以无情地吞噬后人的才能和努力。今人面对如此丰富的取法资源、创作经验积累和强大传统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取法和创作之路很关键,选择不当很容易会淹没在前人和今人的阴影中,这不仅需要魄力和能力,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陶耀文经过多年对隶书系统地学习、研究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隶书取法和创作的路线图。他认为在所有的古代隶书资源中,只有从汉碑隶书中入手才能真正掌握隶书最为纯粹的艺术语言,方可为以后的创作积聚正能量,防止走上歧途,落入俗套。陶耀文将取法重点放在《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这几个碑上,但他在下苦功临习的过程中发现,这几个碑的笔法和字法各有特点,自成系统,如何将这些几碑融合贯通,转换为自己的创作资源,难度很大。陶耀文意识到仅紧靠勤奋,进行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于是他负笈北上南下,师从张海、张继和于中华等名家,虚心求教,潜心学习,经过几年的游学,在技法锤炼和对书法的认识有了质的突破。

        不论做学问,还是从事艺术创作,行万里路和坐冷板凳同样重要。陶耀文游学几年后,回到书斋,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将主要精力放在临帖和创作上。他结合自己多年学习、创作经验和当代名家指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临习和创作方式。陶耀文将临帖上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实临。陶耀文认为这是学习、继承传统的关键。在实临时一定要对所临习的碑帖从产生的时代背景、整体风格、技法特点和后人评价等方面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只有观察得仔细,理解得深刻,并将自己置于身碑帖所产生的场域中,才能做临习时的形象和神似。他在实临时,凝神静气,一点一画,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力求象本。正是陶耀文深厚的临帖功夫,使得他对临习碑帖的艺术语言把握非常精准,如他临习的《礼器碑》、《曹全碑》和《张迁碑》等长卷,笔笔到位,从容而精微,形神兼备,观者无不拍手称绝。第二步是意临,此阶段临习就如把缆放船。陶耀文很明白,学习古人绝不是重复、复制古人,而是要进行自我风格存在的塑造,所以这个阶段要有走出传统的倾向。他在意临时根据创作需要,将所临碑帖的某些特点进行放大,进行多角度的临写,从古人精髓中提炼自己创作的用笔语言。尽管在这个阶段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但还要保持原碑的神韵。在完成这两步之后,第三步就进入到创作临习阶段,这个阶段就如解缆放船,要以创作为主,把自己的审美追求体现出来,并确立个人书风的表现方式。他在研究汉碑隶书的过程发现,目前存世的四百多通汉碑,虽然琳琅满目,各有特色,但都不失古朴大气之美。陶耀文由此得到启发,他要以《礼器碑》和《张迁碑》为渊源,将这两碑打通,通过赋予自己的审美追求塑造个人书风,但又要避免让自己的创作走向程式化的复制状态,在创作时要将人生感悟和不同境况的情性体现在作品中,让自己的作品既具有开放性的多元表现,又具有内在风格的一致性。这个选择无疑是具有难度和风险的,因为《礼器碑》和《张迁碑》在风格表现上并不接近,如何打通这两碑,就需要准确把握隶书内在的审美脉络,必须牢牢以《礼器碑》正大气象和《张迁碑》的古朴沉雄为渊源进行融合,需要从汉代历史、文化、审美等方面进行渗透,用从整个隶书、乃至书法史长河中汲取的养分进行修润。陶耀文便将秦隶的古拙、汉简的书写性、清代隶书的雄浑移植在临习中,通过多少次的创作试验,终于找到塑造个人书风的契合点,形成了纯正大气 ,古朴沉雄的风格。他由此可以看出陶耀文在书法创作上具有的毅力、魄力和能力。

        陶耀文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临习和创作方式,这源于陶耀文对书法理论的深入研究。陶耀文前几年出版了书法论文集《文瑞书艺》,在这本文集中收入了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这些文章都建立在切身创作体验的基础进行论述,少有空对空的文字,文章读起来既有现实创作的指导性,又有思辨的学理性。与陶耀文谈论书法创作,就会发现能将创作中形而下技法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绝不是人云亦云的简单重复,具有其独到的见解。正是陶耀文在书法理论上精深的研究和深厚的临帖功夫,他才能深入传统,并能从传统中找到自己书法创作的依靠基点,形成独特的创作观念和书风。

陶耀文是一位聪慧的书法家,其书法成就始于大智。陶耀文的明智恰是以文养气,给书法以焕然的生机。作为会宁娇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就以诗的体量明志,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后结集出版了《影子是根》,成为了陇上诗界的精英。散文集《春天的羊》再次印证了他驾驭文字的功力。肩扛文学的大纛上路,他的书法艺术必然有原始的纯朴,有彻悟的激情,有果敢的创新。

在会宁,清代光绪年间的进士刘庆笃已领翰墨风骚,使得书法成为了耕读子弟修身的精神参数。数百年来,在贫瘠的黄土地上星火相传的书法艺术,陶耀文是会宁近、当代最出色的优秀艺术家之一,是会宁书法再度崛起的标志性人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