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2014-12-19 11:10:21)
标签:

郭盾骅

书法

书法家

甘肃

甘肃书画名家网

分类: 甘肃女书画家名家(排名无序)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骅 艺      

郭盾骅,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现供职于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任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

  1995年获甘肃省天方杯书法大赛第三名。

  1998年获甘肃省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书画大赛二等奖;甘肃省国庆五十周年书法大赛二等奖。

2003年入展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甘肃省首届张芝杯’’书法大赛三等奖。

2004年入展中国首届楹联书法展。

2005年获首届人文杯”(滕王阁篇)全国书法美术诗词楹联艺术大赛一等奖;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东方光大杯第二届全国书画展中青组行书银奖;第二届“洞庭湖岳阳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全国首届扇面书法艺术大奖赛孔府铜扇奖;“信丰脐橙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奖赛三等奖。

2006年获北京迎新春首届中国文人楹联书法大奖赛金奖;获纪念毛泽东逝世30周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银奖;纪念周恩来诞辰108周年全国书画名家大赛银奖;“唐诗、宋词、元曲”全国书画大赛银奖;第九届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特别奖;情系特奥会爱心满中华全国书画艺术大展金奖。

2008年获第一届今日翰墨.中国书画家作品邀请赛金奖;第三届“中国风”世界华人书画大赛特等奖;第二届世界华人名人名作书画大展特等奖。

1998年应新加坡书协邀请赴新参加新加坡中国百花妇女书法展,

1999年作品在日本秋田县美术馆参展,2002年作品参加第八回中韩书法交流展。

  1997年与三人合著出版《行草解析》一书,获第七届美术读物黄河金牛奖二等奖。

                                    

通讯地址:兰州市人大常委会

    : 730000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书法家郭盾骅女士




草书艺术家——郭盾骅

林经文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就开始关注郭盾骅女士的书法创作。盾骅自幼执笔,先从硬笔书法开始,继而升堂入室,专修历代名家先贤法帖。三十多年的墨海耕耘,弹指一挥间,其间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几度寒暑,笔成,墨成池,其书法成就在当今足可笑傲须眉。

盾骅是一个多学善思的人,既有勇气面对写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以一个艺海探索者清晰的思辩力和女性执着强韧与绵密的耐心,锲而不舍地追求答案,特别是在当今书法领域面临诸多纷纭困扰,有人只顾市场节拍起舞,令人莫知所从之时,盾骅竟能从草书去钩沉先贤,从上下千载的书迹中寻求那些渐被人遗忘的艺术法则,继起赶超一流的决心,进而在草书领域里用一枝纤毫写出了多年思索。她是一个艺术实践者,她以一种诚实朴素的态度去发现,用柔毫表现她崇尚的阳刚之美。在今日一片“现代”燥热中,她看上去似乎有“书呆气”,但却如久旱之际来的一场小雨,令人们着实清凉了一下。新近不久,我读了盾骅大量的墨迹,感到难得的愉悦,有感觉、有刺激、有收获,便顺此感受写一点文字。

清代厉鹗曾编纂《玉台书史》,汇集自汉代至清代二百一十位女书法家的史料。《玉台书史》谈不到有什么独到深遂的学术观点,但这毕是中国古代唯一女性书法史,也是今天从女性视角关注书法艺术不能逾越的工具书。当今的女性书法确实是随着女性的解放发展了许多,但在质量上、文思修养是否高于古代则很难说。但是,从新时期以来,女性书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生长于甘肃书坛的女书法家盾骅女士,她的才能与魄力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她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便可窥见一斑:1998年应新加坡书协邀请赴新加坡参加了“中国百花妇女书法展”;1999年其作品应邀在日本秋田县美术馆展出;2004年作品入展中国楹联书法展;2005年获首届“人文杯”(滕王阁篇)全国书法美术诗词楹联艺术大赛一等奖;2006年获第九届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特别奖;同年获情系特奥会爱心满中华全国书画艺术大展金奖;曾与友人合著出版了《行草解析》荣获中国第七届美术读物黄河金牛奖二等奖。

我省书艺评论家秋子先生说:“她是一个心游艺道,有内涵,有文化,有品位,珍重自己也珍重艺术的知名遐迩的女书家……。她以行草主阵,构形,用笔总携古哲今贤“吃拼盘”且不断创新,诉说己意,具有较多的写意性与随意性,以至将隶书的古雅与行草的流美巧妙糅和,虽不一定是出自哪家哪法,但往往让人觉得“二王”、张旭、王铎等古人法理乃至今人书法精神无所不在,全省首届临帖展上她那幅《临王羲之十七帖》即可见证。郭盾骅十分注重审美的情愫抒发和艺术哲理的表达,她把长期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情感融化在笔端,其表现形式和书写素材又力求互映和谐,相得益彰,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行草风格,一步步朝着高境界迈进”。秋子这段述评,基本上道出了盾骅目前的发展状态。盾骅专攻草书已有时日,特别是条屏6尺、8尺以上居多,看了作品很难想象出自弱女子之手。所以,想以她近年专攻草书为题来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1)碑与帖的有机结合

郭盾骅是一位难得的书法艺术才女。他的作品无论大字榜书、小册页扇面或八尺条屏都表现出豪迈、雄浑、古雅与空灵多元艺术气息,其鲜明的个性、强烈的风格,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她身上散发的艺术气质,展现于尺椟线条之间,又心游万仞,“孤光自照,表里俱澄澈”,始知线条者乃心灵之载体也,所下功夫,令人赞叹。如果把作品中的点、线、面、黑、白、灰作为基本的艺术音符,那么她的书作犹如一部完整的乐章,读者自会品评高下。

她的草书在一种激越的律动中起伏跳动,作品集中,八尺条屏《后赤壁赋》用大草之法,一气呵成,大开大合,张驰有度,富有韵味。如果观者能沉静下来,此作便能带来无限遐思,使人联想到八大山人的简静与气脉相属的完整性;想到郑板桥劲节的翠竹与他奇逸书法那种笔意的互动;想到齐白石大胆泼辣的书法与其磅礴大气的映带关连。这是盾骅长期训练之结果,是碑与帖结合之故,也是艺术家境界升华之必然。三十年来,盾骅书家既临帖又写碑,一直尝试着用帖化碑,以碑溶帖,边学边化,把碑法渐渐融入了魏晋书法的自然写意之中。九十年代后期她一度远赴京华求教于京中名手,使她对帖学“二王”之法更是爱不释手,她对好的碑版,尤其是草书名迹的经典,常常可以达到背临,走着一条兼收并蓄,恪守传统的学书道路。从近年来的书作中,我们可以品味出碑帖融合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如大草横披苏东坡《赤壁怀古》,结合碑之凝重敦厚又写出了帖的流畅自然,即激荡人心又雅静天合;八尺横批王维《山中》是草书作品中方圆结合碑,化成了圆融润泽,贴的平和糅以明清草书的辛辣和苍茫,使人感到一种既大气清新,又典雅蕴籍的视觉冲击效果,这大概是盾骅草书的一大特点。

2)取法有方,自然兼融

盾骅的草书主要是继承传统优秀精华,除了对草书辩识下功夫去解决外,她还专攻今草中“二王”一脉勇于面对时代的书家。特别是近十年,全国书坛风起云涌,许多有思想、有现代意识的好作品不断在全国大展中出现,给她的书风注入了新的气息。仔细关注其草书脉络,便可明了她时刻都在变法之中,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大胆探索,吸收了现代艺术中有益的东西,如四尺横幅杜牧《山行》、王维《山居秋暝》与张旭、徐渭狂草进行比较就会发现,除了线条的丰富性,还将现代绘画艺术中块与面、抽象与空灵巧妙地运用到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极强的时代韵味,这种把传统底蕴与现代艺术质地进行交融是需要一种胆识的,从盾骅的作品中便能感觉到她在有胆有识的结合中获得了成功。

3)收放与变的把握

看了盾骅近一、二年的创作,我感觉到她始终都在追求草书境界的完善。艺术创作永远都不应该作茧自缚,一旦定位与某一家某一派就会为其所囿。盾骅的变法建立在传统基础上,她获得的是一种探索中的自信与自由。三十年来,盾骅书风发展历程是在一路变化中走过来的,但有一种东西没有变,那便是她追求豪放的书风与刚柔相济的艺术法则。书风处在讲求法度是她探索的第一时期。她以“二王”法帖为宗,兼习隶书,同时还临过大量的魏楷书,这是“强其骨”的需要,为了解决腕力不足,她下决心在草书的形质方面作深层研习,并且延续了以此为基调的雄浑朴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的书风处在探索的第二时期,融“二王”和明清草书作品居多,这个时期她的作品中枯多润少,恬静婉约居多,后来保留的是那个时期作品的含润与空灵,改变的是节奏的失律。比如单摆复搁,字字相离。第三时期,变短线为长线,变失律更加强节奏变化,变以润为主,兼以枯润相济,变内敛为泼辣大胆,有的作品以放怀为主。近些年盾骅处在边创作边调整,在大气势和意境上下功夫犹深。这种收放有序、开合有度、枯润相宜的新面目,使她的作品渐入佳境。如收入本集中的四尺横披《东风无迹》、斗方《知足知不足》、《随遇而安》,比以往作品的用笔更老辣,更含蓄,在散淡中流露出跌宕,在雄阔中见飘逸。

4)雄强和谐的兼融

雄强与清雅是盾骅书风的主旋律,看她的草书一个最基本的原素便是“操琴,欲令众山皆响”。她的这种大气是与生俱来的,作品“刚健含婀娜”,而无一丝霸悍之气,以自然流露写法为上乘,具有敏锐的创作思维,取法高古,不赶时尚,使她在风樯阵马淋漓痛快挥洒中,流出心中之象,空灵之气,豪迈之怀。如八尺对联《身似寿如》、《千秋万里》、《祥云紫气》,使清雅与雄强得以统一。另一类作品则是通过传统表现出了她的风采。

5)文以载道艺文并举

书法是以文化为载体的艺术,无文则匠。盾骅在为艺之间把修文、修身、修心放在了重要地位,每天除了工作之外,把阅读古今名篇佳作放在重要位置。她不善言谈,谦和内敛,在场合中不显山、不露水,然而内心深处却是激情奔涌。她读古帖或写古典诗词是有感而发,“古色斑斑墨渍香”,在狂草歌中取李白之韵“安能扭捏装势腔,不得使我胸胆张”。她所书写的古人诗词皆取豪放超迈之意,又寓意深刻,为文为艺表现了一种聪慧,表现了一种适性的撷其神采,观其大略。如八尺条屏孙艺秋《彻夜春雨》,八尺四条屏杜甫《赠卫八处士》等作品流露出她消化以后的一种再升华。以此为起点,形成草书风格,把这种风格推向更成熟是她今后的方向。作家雒青之评其书艺时写道:“我始终认为她是一个真正热爱书艺,追求境界的艺术家,她的书艺韵味渗透着活跃的生命意识,充满流畅,她将自己个性中最天然朴实的一面公示于众,不论作品是否完美,她都拙露于外,绝不作入时打扮投其所好。”或许这一评价是盾骅真正的自我。

 

                              林经文于2010621日趁禅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