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刻字家陈世三先生

标签:
陈世三书法书法家刻字甘肃书画名家网 |
分类: 甘肃书画名家(排名无序) |

陈世 三 简 介
陈世三,字室合,号五泉人,1955年3月生于兰州。自幼好古而敏求,每对古贤今人金石书画佳作,便心摹手追,常牵于怀。广泛涉猎,不拘门户,经数十年潜习,多有所获。每临奏刀,游刃有余。无论临古摹今,皆取神趣为上。构思布局取向有致,笔墨韵味,沉雄饱满。故其所刻牌匾,汲取金石余韵,悬之殿堂生辉,为社会所推崇,贤达所珍爱。其以草入印,更是别具一格,胜人一筹。其书法作品,以榜书为佳,兼善隶、草、行、楷及篆书。其篆法多变,不拘一字一形,或繁或省,皆随自然,笔通汉隶,墨贯行草。不拘古法,直取于氏家法,笔墨洒脱,朴雅合宜。其治印刻匾,称著市井。
现为兰州大千书画院副院长、兰州聚文书画研究会理事、兰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著名书法家薛清仁先生门下,恪守师训,以德修身,以艺弘德。故深得薛氏真谛而名著书坛。
其书法作品,先后被省慈善总会、省收藏家协会、兰州大学、西北师大、兰州文庙、省诗书画联谊会、王阳明纪念馆、兰州第二十一中学、兰州晚报社、鑫报社、山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李氏文化研究会和中国孔子画院等单位收藏;省内广播电视台、各类报纸、杂志等专题报道、发表作品六十余次。
数十年来,为省内外文化场所、公园和庙宇等处,精刻名人牌匾六十余块。
作品曾获“中国书画研究院成员名金奖、全国第四届群众书法交流展一等奖,在兰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第一、第二届农民艺术节上分获作品一等奖、二等奖,在第二届西固区农民书画巡展中获比赛一等奖。
在兰州市第三届农民艺术节上,获篆刻作品银奖,并被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农民艺术家”称号。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举办的中国龙文化艺术节上被授予“中国艺术人才”称号。
作品、传略还入编《兰州市书法百家》、《李满天下诗书画集》、《双联系民心
通讯地址:兰州市西固区陈官营丁家庄28号
邮政编码:730060
向着心灵的目标迈进
-----走进书法家陈世三
天道酬勤,近闻陈世三先生被省委、省文联授予“全省十佳农民书画家”称号,由衷地为他高兴。多年来,世三获得多项奖掖和称号,被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民艺术家”;文化部授予“中国艺术人才”、“世界艺术人才”等。这是社会的认同和推崇,更彰显着陈世三先生在艺术上的艰辛探索、跋涉。
由于共同的书画爱好和追求,我们是朋友,是同仁。近年来,走进世三,了解和认识世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识时即知他家原是五代木匠,仅刻字镌楹联已经三世。当然自幼的家传和耳濡目染是从事刻字艺术和书法的基础与前提,但无后天的勤奋努力,许多人却终生不能摆脱出环境束缚,去奔赴自己心灵向往的彼岸,终其一生,只能做个“匠人”而已。自幼的农村生活磨难,以及家庭境遇的艰辛未能压倒这个黄河汉子反而使他愈挫愈坚。他好学敏行,勤学苦练,每对今人古贤书法金石佳作爱不释手,心摹手追,集腋成裘,历经数十年的潜习,终有今日所成。其间他如饥似渴,博览群书,从临碑帖到书法理论,对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籀文、秦篆和汉印等广泛涉猎,细加揣摩,融会贯通,反复临写,悟其神髓,追寻现代刻字艺术的“大美”。多少年,无论寒暑,一如既往,挥笔洒汗,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自己心知肚明。
在世三的艺术创作中,刻写匾额占有很大的比重。据考,牌匾起于汉朝。其特点,首先是它的协调、教化作用。在社会活动场所所悬挂的匾额。主要是起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达到教化的目的。对恪守伦常、政治规范起着警策训诫和宣传作用。此外,匾额还在民间根据社节规范和风俗习惯广泛自由交往,协调着上下、父子、亲友、和乡邻各类人际关系,体现着中古代文化的儒道互补精神,蕴含着天人和谐的文化思想。匾额不仅形成匾额文化与民族文化一致的价值取向,它还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匾额讲究文字,内容在载道的同时要很有文采,讲究木质、木工的精良,漆工的精湛,书法的精妙。在形式上,匾额比同类文化载体使用面广泛;与对联比既可将对联结合使用,又可单独使用,且具有对联所没有的表彰作用。我以为,从世三家传的视野上,在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上,他完成了从上辈单纯镌刻楹联到自己精通匾额的艺术跨跃和转换。
长期以来,在习字书法上,他擅写榜书,兼善隶、草、行楷及篆书。我自己习写榜书经年,亦知其中艰辛。但书写诚为刻匾的必修和第一步,要把纸上的“书”变为悬挂的“匾”,实际是艺术上的二度创作。制匾的构思布局到实际操刀刻写,其间从奏刀、镌刻的凹槽深度、宽窄;笔画中的点、撇、捺、“飞白”的处理,都大有讲究,只有处理得当、恰如其分,化入、感悟、心会,才能心手双畅,游刃有余;才能使得原作的风貌、笔墨的韵味得到复归和张扬。多年的匾刻,世三完成了孙中山、吴昌硕、启功、赵朴初、沈鹏、范曾、刘大为、赵正、顾子惠和何裕等近百块名人、书法家题字刻匾。细细品鉴,他的甲骨文结构严谨,奇思妙想,篆书凝重静穆,草书简静随意,宽和练达。有一些匾刻作品更是亦书亦画,令人回味、击节叹赏。故业内仁人士评他的作品,既有古典民间艺术的深厚,亦有飞天飘逸之洒脱。多年来,世三潜心领悟磨砺治印千方,在仅有的方寸之地默默地耕耘着艺术的大千世界。他的治印循法度、求多变、重气韵,巧拙不过分;变化不标奇。尤以草入印,是可喜的探索,呈现着蓬勃的艺术创新力。世三先生现为中国书画院院士、一级创作师和省书协会员等多项社会职务,对待肩上的这些社会责任,他勤奋认真,热情奔忙。面对已取得的艺术成就,他莞尔一笑。在他的身上,依然保留着农民的质朴、厚道和热情。他的内心还是那么洒脱、自由。世俗现状不能羁绊他的脚步,他依然钟情着自己的刻匾习书,治印。他还是原汁原味的他——一个不施化肥,没有变异的“有机农民”。
世三先生正当艺术创作的盛年,让我们跟随世三先生的艺术践行的脚步,祝愿他在辛勤的艺术跋涉中,在学养上再加一把火,向着自己心灵的目标迈进、迅跑!
、注:作者系原兰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现为兰州市老年书画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