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标签:
赵正黎泉甘肃省书法家甘肃书画名家网 |
分类: 甘肃书画名家(排名无序) |

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
(1937---2006)
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先生因病于2006年12月8日上午在兰州因病逝世,享年70岁。
赵正谈艺录
1.
2.
当艺术风格带有了时代气息之后,人们通常把它称之为“时代风格”。显而易见,这种“时代风格”是“人”的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是一种继承,同时也是一种扬弃,继承的是民族的文化遗产中“积极意味”、真实感人的那些东西,扬弃的是艺术中不能承载民族文化使命的部分。面对“笔墨当遂时代”的论断,我们更多的是对书法艺术中艺术风格的思辨过程进行综合、整理、研究,使得当代书法艺术风格更加贴近审美意识,也贴近艺术本身。
3
4
5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来注重情致,崇尚自然。这同样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主旨所在。近些年来,由于当代书法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并进的趋势,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心态,使得书法现代化进程的口号一天天高涨,在这种大环境下,现代书法艺术的冲击力未能使得传统书法远离艺术本身,反而愈来愈靠近中国传统文化本真,回归的心迹在当代大多数书家的创作中日渐丰盈。
6
7书法艺术的字体结构,与实用性的文字形体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一面。书法艺术依托于汉民族文字,它也有作为艺术的独立方面,与书法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意识联系在一起。
8汉简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珍贵的遗产。学好汉简不仅是一种书体形式的借鉴,而是一种书法精神的追求。
9书法艺术历来有时风问题,自从它与功利目的的相联系,就必然出现趋时之作。初唐太宗崇王,使大王书风风靡朝野;宋代文人为了科举的缘因而纷纷效仿时贵之风;清代康熙皇帝酷爱董其昌书法,天下时人莫不改体而趋之。
10时风不等于传世之作,被明成祖誉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早已销声匿迹。现在的全国获奖作品的作者,到了下一届展览竟然入选不了参展作品。那些趋时的书家们,还是遵从书法艺术的规律,静下心来勤奋耕耘,兴许还会写出几幅传世之作来。
11由于中西方文化在理念上有很大差异,交流、借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艺术没有国界,但一个民族的文化绝不可能被另一个民族文化所代替。东方人的黑头发、黄皮肤尽管染成了黄头发,长袍马褂换成了西服革履,东方人毕竟还是东方人。这是我对东西方文化固有的一成不变的观点。
12人啊!都不过是地球上的过客。为官者为民着皆不过如此。人要活的真实,生活过的踏实。高位、权势、功名利禄等等身外之物,又算得上什么呢?一时的名声、地位并不能成就终生、靠得住的只有事业学识品德与真情,历史和人民也就看重这些。
13古代那些载入史册的书法家,无一不是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学问家、大学者。他们胸中的文墨,孕育了笔墨的升华。这里所指的传统,主要是指传统的文化典籍。中国的绘画、园林、茶道、诗歌、医学等等,都应该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中国哲学的主流儒学,正是书法传统中不可忽略的主流文化,《庄子》哲学更是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经典。审视历朝历代的书法家,当可做出这样一个结论,书法乃文人至于事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