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2014-11-09 19:51:14)
标签:

赵正

黎泉

甘肃省

书法家

甘肃书画名家网

分类: 甘肃书画名家(排名无序)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

1937---2006

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先生因病于2006128日上午在兰州因病逝世,享年70岁。

    赵正,别名黎泉,1937年生,甘肃省山丹县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曾就职于甘肃省博物馆,任副馆长,后调至甘肃画院任副院长、院长及甘肃省书协主席,中国书协第一、二、三、四届理事、学术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甘肃省书协名誉主席,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被授予中国书法荣誉奖。赵正先生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多年来潜心于汉简书法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实践,成绩卓著。其主要著述有《西北汉简书艺略论》、《汉简书法艺术》、《简牍书法》、《汉简书法论集》、《王了望书法研究》、《砚耕集》,论文《中国书法二千年与当代二十年》获全国第六届书法学术研讨会二等奖(2004年)和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提名奖等。书法作品曾入选一至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以及中国书协主办的出国展览等重大展览,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展出,书法作品收入《中国书法百家作品集》、《中国书法大典》CD—ROM光盘等,有大量作品被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赵正(1937---2006)

赵正谈艺录

 

 

 

1.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是根据其不同类型的形成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的可识性标志之一,它反映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风格流派,是情感内在形式与艺术群体思考的外在表现。

2.  艺术风格确切地说是指代表“那个人的时代的”艺术风格,是后来人的一种界定与追认,因此“时代风格”的创立与确认需要两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当艺术风格带有了时代气息之后,人们通常把它称之为“时代风格”。显而易见,这种“时代风格”是“人”的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是一种继承,同时也是一种扬弃,继承的是民族的文化遗产中“积极意味”、真实感人的那些东西,扬弃的是艺术中不能承载民族文化使命的部分。面对“笔墨当遂时代”的论断,我们更多的是对书法艺术中艺术风格的思辨过程进行综合、整理、研究,使得当代书法艺术风格更加贴近审美意识,也贴近艺术本身。

3         人是文化创作的主体,而这个主体在文化创作中呈现流动形态,不是一个环境中得到凝固的物。

4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流变是人类文化长河中闪亮的轨迹,代表着人类心灵的洪流,代表着书家所处的时代文化显露的最强音。因此心灵的流变与文化的流变反映出人性的变迁。

5         一个时代的书法艺术总是和其他艺术门类息息相关的,有着血肉的关系,如汉代的绘画、木雕、石刻、雕塑等,具有简练、古朴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简牍所具有的,可见,一种艺术的形成,是与那个时代联系在一起的,艺术的特点也就是时代的特点。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来注重情致,崇尚自然。这同样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主旨所在。近些年来,由于当代书法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并进的趋势,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心态,使得书法现代化进程的口号一天天高涨,在这种大环境下,现代书法艺术的冲击力未能使得传统书法远离艺术本身,反而愈来愈靠近中国传统文化本真,回归的心迹在当代大多数书家的创作中日渐丰盈。

书法艺术中的“美”的规律永远是伴随着书法创作全过程,平衡、对称、统一、长短、反正、高低、粗细、动静等等构成艺术美的各种因素在书法创作中始终起着作用。在简牍书法中,尤其令人注意的是隶书和行草书的结构特征。

 

7书法艺术的字体结构,与实用性的文字形体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一面。书法艺术依托于汉民族文字,它也有作为艺术的独立方面,与书法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意识联系在一起。

8汉简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珍贵的遗产。学好汉简不仅是一种书体形式的借鉴,而是一种书法精神的追求。

9书法艺术历来有时风问题,自从它与功利目的的相联系,就必然出现趋时之作。初唐太宗崇王,使大王书风风靡朝野;宋代文人为了科举的缘因而纷纷效仿时贵之风;清代康熙皇帝酷爱董其昌书法,天下时人莫不改体而趋之。

10时风不等于传世之作,被明成祖誉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早已销声匿迹。现在的全国获奖作品的作者,到了下一届展览竟然入选不了参展作品。那些趋时的书家们,还是遵从书法艺术的规律,静下心来勤奋耕耘,兴许还会写出几幅传世之作来。

11由于中西方文化在理念上有很大差异,交流、借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艺术没有国界,但一个民族的文化绝不可能被另一个民族文化所代替。东方人的黑头发、黄皮肤尽管染成了黄头发,长袍马褂换成了西服革履,东方人毕竟还是东方人。这是我对东西方文化固有的一成不变的观点。

12人啊!都不过是地球上的过客。为官者为民着皆不过如此。人要活的真实,生活过的踏实。高位、权势、功名利禄等等身外之物,又算得上什么呢?一时的名声、地位并不能成就终生、靠得住的只有事业学识品德与真情,历史和人民也就看重这些。

13古代那些载入史册的书法家,无一不是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学问家、大学者。他们胸中的文墨,孕育了笔墨的升华。这里所指的传统,主要是指传统的文化典籍。中国的绘画、园林、茶道、诗歌、医学等等,都应该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中国哲学的主流儒学,正是书法传统中不可忽略的主流文化,《庄子》哲学更是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经典。审视历朝历代的书法家,当可做出这样一个结论,书法乃文人至于事也。

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