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更应该有契约精神
(2025-03-13 21:16:49)现代社会更应该有契约精神
这个房子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妻,是俩人再婚之后置办的房产。老太太回乡下老家时突然离世,老头儿让儿子接走,这个房子就闲置起来。
卖房子就的有个说道,老太太的亲生子女说:母亲生前多次提到买这房子时,自己出了一部分资金,老头儿说:全都是自己出资买的这房子。阴阳相隔,难以对证,谁又能说清楚这房子到底是谁买的呢?
卖了房子子女平均分钱,老头儿的子女不愿意,少分给老太太子女钱,老太太的子女不愿意,这个房子没法卖了。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人们怎样才能生活在一个有秩序的群体中,仍能自由如初?回答便是社会契约,放弃天然自由,获取契约自由。如果说信任是一个契约社会形成的核心要素,契约精神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石。
我想,如果这对再婚老夫妻在置办房产的时候,有一纸契约,写明谁投资多少,百年之后子女对房产如何分配。那么,就会省却许多麻烦和猜疑,人们打交道的成本就会简单的多,自由的多。想一想,生活中真正累人的不是什么大事,而恰恰是这些人和人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
也许有人说:买个房子还要有契约,那样显得多生分。其实不是这样的,当今,我们处在一个真相匮乏的失信时代,有一句俗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了契约,彼此之间少了猜疑,少了矛盾,多了透明,多了和谐。没有契约精神,当产生分歧的时候,你能信谁说的是真相?
我还知道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知道契约精神是多么重要。许多年前,有一个人准备到东北出差,那时候人们生活都比较贫困,他就到仓库去领一件棉大衣,以抵御东北的严寒。
这个人和仓库保管员是朋友,保管员不好意思让他打借条。到年底结账的时候,仓库需要盘点物品,保管员在无奈的情况下,向这位去东北出差的朋友问问大棉大衣的情况。
借衣服的人说:我已经把棉大衣还给你啦。仓库保管员说:我从来没有收到你还来的棉大衣。
两人争执不下,只能请领导出面儿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空口无凭,语言分歧,各不让步,谁又能知道事情的真相。我不想说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我想说的是,就是因为一件棉大衣,两个朋友都认为对方没有诚信,从此成为陌生人。
当然这个故事发生在贫困的年代,现在谁还为一件棉大衣这么费脑筋呢。
但是这件事情给人们一个启示,熟人之间打交道,无论是打物的交道,还是打钱的交道,最好是亲兄弟,明算账。一纸契约,就会降低打交道的成本,把看似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如果没有契约,当双方发生分歧的时候,就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I不单丧失了金钱,还丧失了友谊,还为自己平添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
一纸契约,打破了信任受人情、地缘的限制,筑起了更高水准的自由。它洋溢着文明的味道。有了契约,人们即不要得到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人和人的关系就可以和谐得多,轻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