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俞老师游西藏之九
(2024-05-24 17:19:35)跟着俞老师游西藏之九
看到一个视频,采访人问于敏洪老师,你有一个宏伟的终极目标吗?俞老师说:没什么终极目标,就是平安的度过一生。为什么还要有一个宏伟的终极目标呢。任何目标都不是宏伟出来的,任何目标都是你努力每天积累出来的。就像写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要消耗你三五个小时,但是任何一篇文章本身并不能构成一本书。但是当你有了足够的文章以后,一本书就出来了。我觉得人生也是这样的,就是你每天怎样度过。你每一天的度过都不能决定你的人生,但是每一天加起来最终就是你的人生。你愿意过什么样的人生跟你的每一天有关系,并不是跟你的终极目标有关系。
好啦,打点起好心情,继续跟着俞老师的视频文案游西藏吧:早餐以后出发,今天的目的地是阿里,无阿里不西藏,阿里是西藏终极意义上的落脚点,是古象雄王国的核心地带,也是谷歌王国的所在地。一路上我们沿着当惹雍错前行,湖水如墨玉一般镶嵌在天地之间,随后我们经过另一个湖,当穹错,湖水呈现出翡翠色,岸边的文部北村和我们住宿的文部南村一样有着千百年的历史,依湖栖居,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艰苦而知足。
回到317国道,我们和那曲的朋友拥抱告别,随后一路向西奔向阿里。公路两旁依然是无穷无尽的羌塘草原的风光,天苍苍,野茫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里的人口密度应该一平方公里不到一个人,动物反而更多,藏族人民慕天席地,吸取天地之精华,融入动物之个性,大气,随和,坚韧,不屈,这是一片天地人水乳交融的土地,是一片摆脱了人与人互相纠结的天空,生活尽管艰辛,但神不负我以济苍生。苍生也用无私的诚意来供奉自然,即便死后也愿意用肉体投喂天空的鹫鸟,在肉体消亡的同时,精神随神鸟一起飞升。
进入阿里看到第一个美丽的湖泊是洞错,穿越羌塘无人区直通新疆。我们到位于羌塘核心区的先遣乡去缅怀在解放西藏时牺牲在这里的战士。
1951年,他们从新疆翻越昆仑山进藏,为解放西藏,历尽艰辛,同时被高反,严寒,饥饿所被困,不少战士献出了生命。这片辽阔的大地永远铭记着他们的事迹,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今天人民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返回317国道向狮泉河出发,阿里的天空是如此高远,蓝天白云几乎伸手可触,在这样的天空下,内心唯有充满敬畏,觉得自己十分渺小。难怪西藏人民在坚韧中总是透露出谦卑,人类经常是傲慢而自大的,而那种无厘头的傲慢与自大,不仅愚蠢的把自己带向深渊,也会把人类带向万劫不复之地。这次我内心最深刻的一个感悟就是放下,放下怨恨,执着,孤高和纠结,平和而谦卑的和天地人相处,用爱和善意为自己的生命加持。说到底你就是宇宙的一粒尘埃,来于土归于土,万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计较何为呢。
俞老师在这里写了阿里,很早以前我就读过毕淑敏老师的作品《阿里》。几十年前,阿里的生态环境是那样的险骏,气候是那样的恶劣。《阿里》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驻防阿里的戍边军人的奉献与牺牲,多次令我泪奔。毕淑敏老师十六岁在阿里高原部队当兵十一年。毕淑敏老师说,在阿里我承受过无与伦比的磨难,攀登过藏羚羊也会避闪的高崖,咀嚼干燥到令人作呕的脱水菜。青春的酮体除了军装在无有其他任何颜色,不管那时的我多么哀伤,然后我终于没有逃脱。现在当我年过花甲,时光飞逝,我珍视自己的青春经历,我想告诉亲爱的战友们,这是多么好的感觉。
我想说的是,在一个地方生活和到一个地方旅游完全是两个概念。在一个地方生活,你要经历这里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承受这里的一切。旅游可以选最好的季节,最好的景色,最好的人文景观,去感受这里的天高地阔,唯美的自然风光。
人们的物质达到了一定水平,为什么热衷于旅游呢。因为旅游使我们谦虚,飞驰的速度,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水相逢的人,很多认知都超出了我们自己想象范畴。有时候甚至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旅游让我们在琐碎的生命里扬起绿色的旗帜,在刻板疲惫的生活里注入了新鲜活力。
今天的关键词是俞老师的分享:人类经常是傲慢而自大的,而那种无厘头的傲慢与自大不仅愚蠢的把自己带向深渊,也会把人类带向万劫不复之地。这次我内心最深刻的一个感悟就是放下,放下怨恨,执着,孤高和纠结,平和而谦卑的和天地人相处,用爱和善意为自己的生命加持。说到底你就是宇宙的一粒尘埃,来于土归于土,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好计较何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