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桂茂老师的微信有感
(2023-05-15 14:19:40)读刘桂茂老师的微信有感
我的微信好友不多,我不愿意把太多的人请到生命里来。但我很喜欢刘桂茂老师的微信,从他的微信上我可以吸收阳光,受到启迪。
刘桂茂老师退休前是《沧州日报》,《沧州晚报》的总编辑,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我第一个在《沧州晚报》开创个人文学作品专栏《月霞小品》。
在报纸上或者在刊物上开办个人文学作品专栏,对写作者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和督促。首先是保证作品的质量和数量,最多的时候我在三个报刊上开办个人文学作品专栏《月霞小品》,《心灵氧吧》《月霞风铃》,那时候还没有电脑写作,或者说刚刚开始电脑写字我还不会用。所有的作品都是我用钢笔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人都是有惯性的,有三个专栏等着你的文章,每天心里都充满了激情和创作的欲望。
在我的家乡《沧州晚报》上开办文学作品专栏,它的影响力是我从来没想过的。比如说我去服装店做衣服,老板开票的时候要写上名字,当我说出名字的时候她很惊讶,说你就是马老师啊,我经常在晚报上读你的文章,我可喜欢了,加工费我不要了。
当然不可以,对这些手艺人,受累的人,我的态度是不能让他们吃一毛钱的亏。
每年的单位体检是必须的,给我做体检,做CT的人看到我的名字,说,你就是马老师啊,我们几个人可喜欢读你的文章了。我嘴上说一些谦虚之词,心里还是隐隐约约有一种成就感。写作给人带来的快乐,真不是刊登报刊或者说稿费,那种美誉度,也确实让人心里得到激励和温暖。
有一次我们刚上班儿,几个像我年龄差不多的老同事们正在一起说话,这时候来了两个人,年龄大概在40岁左右,一个说他是什么乡的书记,一个说他是什么乡的乡长,他们一块儿到市里开会,顺便拜访马月霞老师。
我们单位高金环老师原来是河北梆子著名演员,后来转业到了群艺馆担任戏剧指导老师。她是个幽默大师,她一本正经的装出自己是领导的模样,对那两个乡领导说,首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你们找马老师有什么事儿吗?
高金环老师每次遇见这种事儿都幽默一把,我们也愿意享受这种氛围,我当然可以默不作声,看看以后的节目怎么演。
乡领导脸上的表情立刻活泼起来,说我们两人都是文学爱好者,每次我们都读到马月霞老师的文章,心里都特别喜欢,我们想看看马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怎么能写出那么好的文章呢?
我脸上还是很平静,但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喜欢。我可不能表现出来呀,要不这些老同志们就说我骄傲了。那时候我们工资很低,我写稿儿还有不少的稿费收入,我更得谦虚,要不我遭恨遭嫉妒,这个简单的道理我当然懂。
高金环老师和这两个乡领导客气了一番,说看我们几个人,马月霞就在这几个人当中,你们自己认一认。
两个乡领导到底是文学爱好者,对这种幽默气氛也感到很轻松,结果认了两三回才把我认出来,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我对刘桂茂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退休了我们互相加了微信。喜欢读刘桂茂老师的微信。刘桂茂老师的信息量大,接触了很多在我认为的所谓高层。微信上的信息生命层级很高,打开了眼界。刘老师几乎每天都发微信,好多文章写的非常好,读刘老师的微信等于每天读书,而且读的是好书,让我受匪浅。
我从刘老师的微信上看到一个人旺盛的生命力和学习力。刘老师退休以后没闲着,参加了很多社团的活动,有的还出任策划人的角色。刘老师身体很好,你就看着他在微信上经常去诗和远方。有的是独自出行,有的是团队出行。去长沙,嗯嗯。嗯去上海,走西安,奔延安,我有时候想,退休后的刘老师,生命还是那样朝气勃勃,这种旺盛的学习力真是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