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群儿读书的快乐

(2023-01-06 15:11:15)

进群儿读书的快乐

 

202311,我非常快乐的进了一个群儿:读《论语》。群主是德高望重的刘桂茂老师。刘老师原来是沧州晚报的总编辑。虽然退休好多年了,刘老师可真是朝气勃勃,从微信上我看到他每天遛弯儿,拍照,写文章。精力充沛,生活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11日早上6点,刘老师在群里发布了第一条信息:各位老师,各位读友,2023年已经开启。在今年第一缕阳光照射沧州之前,我们开启了我们的读书之旅,不亦乐乎。我们这个读书群目前有132人,堪称大咖云集,我们这个群里有薛泽通,孔义老师这样早就出版过关于《论语》专的,有吴树强,他瞿广莹老师这样多次为学员专门讲授过《论语》课的,有李忠,孙健等老中青的著名学者,有书法,摄影,朗读方面的专家,所以我对这个群儿是充满信心。

读书不是一件热闹的事情,它需要静下心来,阅读,思考,交流,讨论,因此我恳请大家不要发与读《论语》无关的帖子,不发与本群主题无关的链接,尽量减少一般化的点赞。为我们这个群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拜托各位老师,各位读友

《论语》好读,因为我们对太熟了,《论语》不好读,因为我们对它操太熟了。熟于不熟,静心开,我们的学习,开始啦。

我一直认为刘老师是我创作道路上的贵人,十年前,晚报那叫一个火,面紧张,受众面广。在刘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在晚报上开办了第一个个人文学作品专栏,《月霞小品》,发表了大几十篇文章。现在想起来,我对刘老师心存敬意,心存感激。

在这次没有围墙的空中课堂里,我对论语的学习开始了。在论语这方面,我的知识很浅薄,虽然潜水,但我每天都在学习,感觉也是不亦乐乎。

刘老师用文字写的《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好像研究生入学,导师给他们训话,主要讲学习的快乐。

第一乐是个人的快乐,你们来到我的门下,听我传道,按时复习,乐在其中。

第二个是和同学们在一起,你们不光自己学,还不断有人慕名而来,成为你们的同学,弦歌一堂,岂不快哉?

第三个是师门以外,别人不了解,千万别生气。因为你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学习是为自己学,别人不知道,照样是君子,你有君子的快乐,内心的快乐,不也很好吗?

孔子好学,把学习当快乐,认为求知的快乐,比求知本身还重要。

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则认为,首突出“悦”和“乐”,在西方“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乐感文化”,其观念在于它的一个世界的设定,是此世间的快乐。

群里的很多大咖也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曹振英老师说:学和习也是明理和践行,真正的学习是知行合一。近几年很有感触,且进步也源于此,学习的快乐也是在践行的路上,觉得自己越来越好。

之乐是有人可以分享,这是同频共振之乐,人不是在孤岛上生活,能同频震动,总是很开心的。

人不知不瑥,才是古人倡导的“古之学者为己”。不外求,只内求,才会有淡定从容的君子之风。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词句都来自《论语》,比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许多讲话中就用的论语中的词句。比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

在这个群里,每天有许多老师发表自己的高见,让我等受益匪浅。我在这方面才疏学浅,不敢贸然发言,但是我可以虚心学习呀,当一个小学生的感觉也是很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