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运叫把爱好变成了职业
(2022-10-23 21:12:47)有一种幸运叫把爱好变成了职业
和好朋友刘萍在手机上聊大天儿,聊完了以后还兴奋不已,忍不住用博客的形式记录下来。
聊天儿的关键词是:有一种幸运叫把爱好变成了职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和刘萍有相似的地方,我俩聊天儿的时候经常沟通这件事。我俩都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了职业。所以说我俩都是幸运的人,幸福的人。
刘萍从小喜欢唱戏,我从小就喜欢写作文儿,还异想天开的梦想当作家。我和刘萍有幸在一个单位上供职,当时刘萍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多次获大奖。
我呢是国家二级作家,写小说,写散文,写博客,写剧本,做公众号。为喜马拉雅微电台张婉琦爱之声做公益撰稿人。现在我俩早就退休了。刘萍照常唱她的戏,我照常写自己的作品,两个人的退休生活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刘萍告诉我,她爸爸嗓子就好,她遗传了他爸爸嗓子好的基因。她爸爸特别喜欢听戏看戏,小小年纪的刘萍也是从小就喜欢听戏看戏。看完了戏可不能罢休,还要自己表演。把两条毛巾绑在胳膊上当水袖,在自家不太宽敞的房子里跑圆场。甩着水袖跑圆场,小小年纪的刘萍沉浸在梦想当演员的场景中。
那时家里有一个收音机,俗称电匣子,只要电匣子里头唱戏,六岁的刘萍就哪儿也不去了,守着那个电匣子,如醉如痴的听戏学戏。唱戏都得有观众啊,刘萍把楼梯拐弯儿的小平台当舞台,台阶上放几个小板凳,那些四岁到六岁的孩子们坐在小板凳儿上听戏。一个舞台就这样形成了,演员观众都喜气洋洋,这一场景成为刘萍少年生活最美好的回忆。
刘萍还告诉我,爱好唱戏伴随在人生的各个阶,对我的人生起到了很大的指引作用,甚至说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中学毕业就从天津下乡了,没干几天活,就被黄骅京剧团录取了,后来又被沧州地区京剧团录取,由于遇到了好师傅,我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我演了那么多戏,包括现代戏,古装戏,参加了很多比赛,获得了很多大奖。我这一生真的要感谢京剧呢,感谢我自己的爱好呢,你说我是多么幸运呢。
我说刘萍你可真幸运,我也聊聊我的幸运吧。我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上学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读书,特别喜欢写作文,我的作文经常在班上当范文朗读。我还担任学校《火箭报》的副总编。在那个特殊的动荡年代,大学十年不招生,我的大学梦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我无可奈何的别无选择的到工厂当一名工人。
我不是说当工人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从来不喜欢当工人,在那种大环境中,我从来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能借到的书我就认真的读,坚持写作。
当时的大环境的主要论调是“读书无用论”,我经常提醒自己一定和环境保持足够的距离,不能随波逐流的认可环境和语境。当时,我不敢说我写作读书有什么用,起码在那种很沉闷的环境里,激励了我自己,快乐了我自己,滋润了我自己,这就够了。
由于喜欢读书和写作,在车间待了很短一些时间,就调到科室写材料了。这对我的写作简直是太有帮助了,我也更有时间读书了,更有时间写东西了,那时候我经常向报社和广播站投稿,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了铅印字,听到自己的作品在广播里诵读,心里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祖国大地,社会也为有梦想的青年人搭建起飞的平台。很多单位开始用招聘式方式招揽人才,我拿着自己的作品去应聘,去参加考试,非常幸运的到一个文化部门当了创作员,我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一种职业,我简直太幸运了。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我写小说,写散文,写电视剧本,退休以后还坚持写博客,做公众号《月霞风铃》,坚持写作锻炼了我不凋谢的记忆力,我深刻体会到了脑子越用越聪明,因为我坚持用脑子,天天写作品,虽然已经70多岁了,语言流畅,文字清晰,生活朝气勃勃,还拥有梦想和激情,多么让人感到幸运,除了深深的感恩,还能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