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能量有多大
这几天,我一直沉浸在复杂的情绪中,其中有感动,敬佩,启迪。还有困惑,愤怒。也许你会说,是什么境遇给你带来那么复杂的情感,因为我正在读一本好书,这就是眼科医生陶勇的《目光》。
知道陶勇医生,是因为一起伤医案件,陶勇医生是大家公认的好医生,人品正直善良,医术精湛。就是这么一位好医生,却遭到丧心病狂歹徒的袭击,让正在为患者看病的陶勇医生身负重伤,命悬一线。让我们产生了困惑和极大的愤怒,尽管歹徒已经绳之以法,但我们对陶勇医生的担心却久久不能放下,除了祈祷,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20年中国好书节目上,我认真的观看评选出来的每一本好书,我认真倾听每一本书作者的演讲,我对他们充满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有一个画面让我非常感动,当时介绍的是两本书,走上台的是两本书的作者,一位是医学院的院长,一位就是眼科医生陶勇。
看完节目,迫不及待的在喜马拉雅上开始听陶勇医生的《目光》,有的段落我听了好几遍,这哪里仅仅是散文随笔,简直就是一本充满了哲思的书。比如说,为什么像陶勇这样的人受到惨痛的伤害,难道真的是好人没好报吗?在书中,陶勇医生回忆了出事当天的恐怖时刻,并由此对于个人人生历程的思考。在自己40年的人生历程面对这次考验的时候,他对过往人生梳理的同时,也对未来做了展望: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世加以修正,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这是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一段话。
陶勇医生遇到如此伤害,在众人担心的时刻,陶勇已经开始在反思人生和人性。他深知作为一个医生,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多重。这些卧床养伤的时间不是自己可以浪费的,否则就对不起自己学医这一路走来的辛苦和付出。
陶勇热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病人,这么多年学到博士对于陶勇来说,支撑自己力量的就源于此。陶勇敢于接下复杂到可能会对自己事业带来质疑的眼科手术,也是因为不试一下就没有任何机会,试一下还有1%的希望能让患者重见光明。
善良的人们甚至不敢想象,一个要用双手完成精密眼科手术的医生手部神经被砍断,对陶勇博士来说意味着什么。然而,修养中的陶勇却联合了自己的好友李润,带着《目光》这本书,再次出现在公众视线。
比如说,书中展示了陶勇被自己治过的患者所伤,在惊愕之余的反思:我医治了他的眼睛,却没有医治他的心,我了解了他的病情,却没有了解他的人生,如果我当时能体会一下他的处境,给予正面的开解,是否就会化解了这股恶气?
陶勇医生这样的人,真是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人,陶勇医生这样的人,即便再也不能完成一台精细眼部手术,但他的人生照样精彩,就像一句名言所说,上帝关上了一扇门,还会打开一扇窗户。
陶勇医生在这本书里,讲述了很多哲学话题,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启迪。比如说善于恶;比如说一个医生的生死观;比如说,热爱自有万钧之力;比如说,认知与接纳;比如说那些不为人知的力量。陶勇医生在书中写道:坚强不是经受一次打击后站起来,而是经受无数次打击后还能站起来,仍然微笑着告诉生活,放马过来吧。
有些段落堪比教科书级的哲思,令我反复阅读,令我喜欢背诵。正如周国平所说,一个有真信仰,真爱,真事业的人,是世间任何力量都打不败的。陶勇医生能够坦然面对厄运还有一个因素不能不提,就是他对哲学的喜爱。医生因为见惯了生死,会更加看淡人生中表象的东西,更加从本质上去思考人生。
一个人平时就养成了哲学思考习惯,一旦日常生活被突然的灾难打断,这个习惯就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于是陶勇获得了他
“有生之年都没有过的一段儿修心时光”。他把所遭遇的灾难作为一个契机,深入思考了许多哲学问题,包括人性的善恶,人生危机,孤独,幸福,生死等等。
读陶勇《目光》这个书,让我们的目光更加清澈,让我们的目光更加辽阔,让我们的目光对生活更加热爱。陶勇的《目光》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初的善良和正直,一本书的能量有多大?因为一本书能照亮那些有信仰的人,照亮那些为世界变得更好而努力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