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我完成了家庭共识营和咨商师的学习培训。
我是低表达温和的猫头鹰,能量6区,管理型风格,在工作中我的猫猫特质帮助我发挥了充分的优势:领导的得力下属,安排的事情都是高品质的完成。能干活,说话不多,虎性弱,对金钱利益没那么在意,抗压能力强,在工作中绝对是一个好手。我的工作是项目管理,要求既要有全局目标感,又要能细到每一个子任务项目,还要和不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的这个性格特质让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盲区,因为高猫的完美主义和高要求,想得多,做事容易纠结,总想好了再好;高能量的我,工作中很容易进入到忘我状态,常常累了自己。同时,我把在工作中对自己的高要求,带到了家庭中,对队友和孩子都是高要求,高期待,时常还会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入家庭。
通过职业班的学习和今年升级心理年龄课程的学习,我看到了我行为背后和性格特质的关联,也看到了一直以来,忘我工作而忘记了自己的旧模式,把工作默默放在了家庭的第一位(美其名曰,这是独立)。我看到了我原生家庭带给我的“怕冲突”,那个从小不被父母允许哭,父母冲我吼叫的内在小孩的可怜,她躲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哭泣,不被人理解。通过升级心理年龄课程,我试着用“心灵脱困五步法”,去和“母亲随便冲我发脾气,我只能在一旁默默掉眼泪的”的创伤,和从小缺爱的父亲对我特别严厉,做到是应该的,没做到就是批评。我还看到了我和队友两个人都是低表达,都是默默付出,做的多,说的少.....曾经我一直以为,我是在幸福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没有创伤,家庭怎么可能出教育问题。后来孩子在六下出了状况,才让我们父母停下脚步去内观我们内在的创伤。一年前的我,眼里都是孩子这这那那的问题,直到有个学姐问我:“你爱你的孩子吗?”
我一下愣住了。原来是我对我自己太苛刻,我没有肯定自己,也总是看到我自己做不到的地方。
正如很多人说,孩子就是来帮助父母成长的。孩子没有问题,需要成长的是父母本身。我们需要先把自己的伤疗愈了,才能以好的状态去助力孩子成长。
学习完职业班,我开始从只看到事,开始关注到人的情绪。学着用341肯定法肯定家人做到的地方,肯定自己做到的地方。孩子前阵子对我说:“妈妈是我的恩人,是妈妈救了我。”
我笑笑对儿子说:“我可承受不起这个。妈妈学习家庭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是我。” 孩子睁大了眼睛问,“是吗?”
我点点头。大概他现在还不能明白,没关系,先播下这颗种。
多和自己的内心连接,觉察自己的内心感受,是过去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工作嘛,既然那么多做不完,那就分个轻重缓急,先把着急的事情做了。我的管理型风格+高能量,让我每天流水线工作,可是事情多到怎么都做不完,又累坏了自己。现在我会有意识觉察我是不是又进入了“凡事亲力亲唯的状态,我把事情都做了,别人干啥呢?”
2024年春节前,我带领着5个人的小团队在10天的时间里组织策划完成了150多人的年会,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我们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一次我的最大收获是:其实身边很多人都是资源,我的小团队就是每个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我们合力在一起,就是最厉害的!这一次,我享受到了“识别资源+授权+做好沟通”的甜头。
在生活中,每周日下午都是我家的固定户外运动时间。一家人外出晒太阳,绿道骑行,春日赏花,放风筝,露营,登山,每周日的时间雷打不动,我们享受着快乐的亲子时间。
我还想肯定自己,这么忙,还可以抽时间坚持家庭教育的学习,2年半的学习让我改变了很多认知,开始觉知、觉醒,开始向内修行自己的内心。家庭共识营,海玲老师扎了两针:1)夫妻加强交流,持续提升夫妻关系。(我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创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疫情三年,我和队友在工作上都经历了跌入谷底的经历......这期间父亲去世母亲对我特别苛刻,因为我是她唯一能倾述的人......)
2)
把孩子目前仅学习编程课所获得的成就感,延续到孩子其他学科(孩子目前休学一年)。我知道孩子复学之路还很长,但是我相信,只要方向和方法对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
写下这些文字,是用来锚定自己的好感觉,给自己一个点赞和肯定。谢谢在成长路上帮助过我的学姐们,也谢谢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容易,抱抱自己,我们互相鼓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