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家里包饺子,饺子馅是儿子喜欢的韭菜馅。儿子上桌吃了几个饺子,感觉平时他吃得很香的状态完全没有,而是他嘟囔了几句:“感觉今天这个饺子味道不太对。”
(说馅里面有很浓的葱姜的味道)儿子的味觉一直都比我们敏感,我们体会不到的味道他是能体会到的,我认为这是孩子的优势,也曾经引导过,但效果不明显。孩子一直不接纳自己的(味觉)敏感和不接纳自己对葱姜蒜的排斥。看到孩子吃的有点勉强,我平和的对孩子说:“没关系的,不好吃家里还有你喜欢的面条,妈妈吃完给你下面。”
儿子多次很坚定的说:“不需要,我这个嘴巴这么挑剔,以后在学校吃饭谁来将就我?你们都可以吃这个饺子,我也可以吃。我就多吃点白菜就好。”
看到儿子这么坚定的拒绝我,我内心有一丝不悦,我说:“妈妈教过你,我们要学会遵从自己的内心,你问问你内心,自己真的想吃这个饺子吗?”
儿子不语,就是坚定(勉强让自己)吃。在面对儿子的倔强,我觉察到我内心的情绪,有生气(生气孩子不接纳自己,生气孩子不爱惜自己身体。放假期间,儿子只吃2顿饭,结果晚饭还吃这么少),我察觉到自己有陷入“对错模式”,前天正好在听黄老师升级心理年龄的课程,“当我们发生争执,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认识和看法不一致,我们在说别人不对的时候,内心还有一个更大的声音在,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当我察觉到这一点后,我及时启动暂停模式,我走开一边做自己的事情,转移自己注意力,聚焦自我。
儿子后来在餐桌上勉强吃了6-7个饺子,平时不爱吃菜的孩子,竟然一个人把一碗白菜吃完了。他说他吃饱了,下桌。虽然我还有不悦的情绪,但我接纳孩子的当下。我自我安慰:“孩子吃饭的事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尊重。”
晚饭后,我们一家三口出门遛狗和散步,我想到了黄老师课程里面的内容 “破解对错模式”。我自我觉察:“我真的100%
都对吗?有没有可改善的地方?儿子真的是100% 错吗?有哪些可取之处?”
当我这么问自己:我看到答案,儿子也有可取之处,他说他嘴巴这么挑剔,在学校生活怎么办?外面的食堂就这个菜,该放什么佐料就放什么。他坚定地说,我是在为“我的未来做铺垫和考虑。(背景,儿子目前休学在家)”
我看到了孩子内心力量在起来,他在思考他未来的人生。我爱孩子,他现在一天只吃2顿饭,我希望他每顿饭能按时吃,吃好,把自己身体照顾好。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家庭氛围轻松,成员关系和睦,大家身体健康。
在晚上散步的可教时刻,孩子拉着我的手,我温柔的对孩子说:“妈妈能说一下今晚晚餐的小插曲吗?”
儿子点点头。我说:“妈妈看到你在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为迎接未来学校的生活做准备,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你对葱姜蒜排斥这是你身体的反应,这就是真实的你,这是独一无二的你,我们可以去看见它,关心它。味觉敏感的好处是,你能尝到别人尝试不到的味道,这是你的特点。妈妈就是希望你能多吃点营养的东西,把身体养好,有什么想吃的就吃,爱自己很重要哦。”
儿子听完,开心的嗯了一声,说知道了。
晚上睡前,儿子问我:“妈妈,我不吃葱姜蒜,真的就是我独特的地方吗,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我吗?”我笑着说,当然,这就是我们独特的地方!儿子也笑笑。看来这一次他愿意尝试自我接纳了。能开启第一步,已经不容易。
事件复盘:我保持觉察,及时在“对错模式”中暂停,跳出来。先平复自己,我再意识到我和儿子的共同目标,思考和看到儿子做的好的地方,也同时看到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再正面表达出来。实现了一个良好的亲子沟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