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仪式感的生活!大运会开幕啦!

(2023-07-29 11:12:22)
我的初心:说和谐的语言,让周围环境更和谐。

‍我的行动:昨晚全家人晚餐后围坐在客厅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儿子提前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全家人买了小零食:两听饮料,两小袋mini薯片(说明孩子知道薯片要少吃),几小包青豆,外加一包瓜子,哇哇,这是儿子自己张罗的茶话会模式,挺好的!我们纷纷表扬儿子把生活过的有仪式感,零食可以活跃看电视的气氛!我们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儿子乐呵呵的~~
      后来儿子拿着一听饮料放在沙发的扶手上,刷着IPAD.....一个瞬间,饮料没拿稳,果汁洒在了沙发上,幸好果汁剩的不多,洒的也不多。在“事故”发生的一刹那,儿子停顿了2秒才有反应,我感觉他是在自责和反思:“哎,怎么又洒在沙发上了。” 【儿子这个习惯一直不改,就今年类似的情况都洒过3-5回了,我有问过他,开了盖的饮料放在哪里才更安全,不会洒?他不回答,曾经给过建议他也不听。我也闭嘴接纳了】
     2秒后,儿子把饮料瓶拿起来,放在桌上。我情绪很平和,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就说了句:“先把瓶子放好。” 儿子在一旁把弄脏了的裤子脱了。我说:“拿个拖布把洒在地上的果汁擦了吧。“ 儿子不太情愿,对我说:”妈妈,你能去擦一下吗?“ 我说行。就这样,一场”小事故“,在我几下拖完地,把撒的果汁收拾完,就结束了。大家继续欣赏节目。
     自我复盘:自己的能量高了,情绪稳定了,更能接住孩子的成长礼包。我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他就喜欢打开饮料(不盖盖子),放在身旁,父母有提醒过,孩子不改,那就尊重孩子的选择。我相信事故本身对于孩子是有教育意义的,我们要相信孩子是向上向好的,只有他自己想明白,调整了自己的认知,才会有他行为的改变。任何改变从父母的接纳开始。
     这让我想到了两年前同样一件类似的事情,户外,当时我们一家人和其它一家人围坐在一张桌上,儿子打翻了杯子里的水,弄脏了对方家人的东西。我,队友,孩子姥姥先后嚷嚷着批评孩子:“你看吧,给你说了xxx要放在哪里,这下好了,水洒了把别人东西弄坏了。” 对方家长马上说:“好了好了,没事,别把孩子吓到了。”  孩子闷闷不乐在一旁。现在通过学习,我回想起当初自己挖过的坑,这样的公开场合批评损害了孔雀的内心和价值感。所以,现在我们要慢慢把当初的坑填起来,需要时间。

我的总结:妈妈学会说和谐的语言,给家庭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