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守农妇追剧成为10万+写手?省省吧

(2018-08-28 15:10:25)

山东商河县的村落里,一群留守农妇开始了另类“创业”。她们的“产品”是,通过追电视剧、刷剧,写一些比较简单的娱乐内容,然后将文章放到一个“自己研发”的检测系统里,“如果在系统里没有发现内容重复,没有违反平台和政府的规定”,就以原创的形式发布传播。写出10+的追剧文案,农妇们月收入最高可达1万元。一般的月平均工资也在七八千元。

 

留守农妇自强自立,找到了更加来钱的新路子,城里人点赞都来不及。但是这个来钱快的路子,让人感觉有些别扭。组织农妇找到新营生的一家自媒体公司创始人接受采访里说,“这个东西哪儿都能做,都可以做,不影响打字的都可以去做”。 “未来发展前途大,甚至可以超过电商”。一位农妇介绍,自己开通一些VIP视频,看电视剧,剪一些小片段发到网上,“小视频就是我们发的”。

 

摆明了,这是放下绣花裁剪的剪刀,拿起另一把“剪刀”的劳动升级。但作为农妇致富的这条新道,其精神产品批量生产的作坊,却是令人感到意外的。农妇中,不乏有真知灼见的高人。有人写出10+爆款追剧文章,也不奇怪。但一个村、一片村的村妇,只要识字的、会打字的,都能参与到精神产品的生产中来,而且出手就能获得羡煞大学文科毕业生的收益,这是让很多有文案出生背景的知识家庭主妇都觉得情无以堪的。

 

擅长追剧,不是农妇的“专利”。这方面,城里许多知识女性也是“强项”。但至少从概率上来说,既擅长追剧刷剧、又擅长写追剧文的,农妇比例肯定比城市家庭妇女比例低许多。即便剪辑剧情、发发小视频,城市家庭妇女的动手能力相对也强些。难怪旁观者打趣说,连生产精神粮食的重担也让农村来扛,这不公平啊。

 

这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对中国网络及手机客户端精神产品的质量表示堪忧。当复制加粘贴都能做成产业,当能够打字的每个村里人都能做,而且兑换的劳动收入比一般从事专业文字工作的人们有过之而不无足的时候,可想而知这个网络上充斥的是些什么样的精神产品。人们也由此恍然明白网上那些水到不能再水、俗到不能再俗的网文,以及小视频的来龙与出处了。

 

中国的精神产品,是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而直接下沉到广大农村的。山东商河农妇的精神产品有市场,正好迎合了更多农村用户的品味需求。这可能是知识阶层不屑的追剧文、小视频,却能够动辄10+、时常占领手机客户端与朋友圈的原因所在。但精神产品的雅与俗,是有一个能够共赏的艺术品味尺度的。所谓大俗便是大雅,指的是在精神产品上,极致的俗与极致的雅,是协调统一的,并无农村人做给农村人看、城里人做给城里人看的阶层区别。反而,越是大俗的精神产品,越是对作者的艺术修养、知识积累,要求更高。

 

然而在传播形式、终端无差别的自媒体生态下,人们越来越感到大众精神产品的质量滑坡。这与写字楼里的精神产品生产者一定程度的不接地气有关,更与一些自媒体抛弃格调的一味媚俗有关。当你发现,朋友圈那些毫无营养的口水娱乐文章、那些读到会起鸡皮疙瘩的人生感悟与爱情攻略,是出自那些没有经过逻辑训练的农妇之手的时候,你的精神是无法打得起来的。当你一不留神点开的一段所谓“搞笑视频”,是出自只要认识字、会打字的农妇从电视画面上剪辑拼接起来的时候,你是万般无奈的。

 

这不是对农妇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有歧视,而是对精神产品的生产严重背离基本规律的焦虑,是对媚俗导致社会整体品味偏俗与精神滑坡的担忧。对于农妇来说,挣钱改善生活是硬道理。而对于拥有发布平台、从农妇身上赚取更多的自媒体机构来说,这是一种生产误导与精神误导。在农妇生产的精神产品上,自媒体机构显然充分运用了标题党、策划噱头的主要角色。但他们同时又规避了“原创作者”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因此这些农妇,本质上是自媒体作坊式生产的“一线工人”。她们离真正的原创、离真正的创业,有着业务能力的距离,更有着精神的距离。她们只不过是自媒体机构挣钱的工具而已。

 

这些自媒体机构,不是把农妇带到了创富的新路上,而是把她们粗制滥造的所谓作品加以包装,用来取悦更多的农村受众、填充他们的精神空间,把更多人带到一条更俗更空虚的路数上,填饱自己的钱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