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锐评】滴滴求原谅,法治不能给
(2018-08-27 09:50:22)北京时间特约评论员 刘雪松
悲剧还是来了。距滴滴顺风车空姐遇害案仅90多天,这一次,发生在温州乐清。
两个案例比照,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对于用户来说,受害的时间、地点及具体是谁遭遇了不幸,是随机的,不确定的。但是对于滴滴平台来说,如此恶性的案件持续发生,却是必然的。
曾经有无数的投诉指向滴滴平台的安全漏洞,滴滴没当回事。曾经有空姐遇害的悲剧与不幸出现在滴滴平台上,公共与法治监管给足了滴滴整改的时间与空间,但滴滴短短一周之后就将暂停的滴滴顺风车重新启动了。那时候,受害者亲人的眼泪未干,公众的惊魂未定。
温州乐清少女被害案发生的前一天,针对滴滴平台上的同一辆车,同一名凶手,曾经有一个警报向平台拉响,这便是另一位险遭不测的受害者逃脱之后,向滴滴平台的投诉。然而人们无法理解滴滴为什么无动于衷,依然向这个游走在绝命天涯的魔鬼继续派单。直到早一天逃脱魔掌的受害者林女士,第二天看到有女孩在她投诉的滴滴顺风车上遇害,林女士也没等到滴滴对于自己投诉的任何反馈信息。
恶魔又出手了,滴滴又道歉了,仍是苍白无力。滴滴无法解释前一天接到投诉却为何继续派单,依然将空姐遇害案发生之前关于法律机制、权限等各种纠结,作为今次少女遇害案的理由。这是何等的无畏,何等的苍白。悲剧频率如此,伤害手法如此,这是经历过整改的滴滴找多少理由,拉多少垫背,都无法解释得过去的。而事实上,温州警方提供的信息和证据表明,这起案件,接警之后并未出现像滴滴解释性道歉声明中暗示的权限障碍,反而是警方三次与滴滴联系索要嫌犯信息,有两次遭拒。由此可见,过去类似事件处置过程中,警方因为没有具体信息不立案、平台因为保护平台司机信息而受制于权限无法提供信息的死循环,在温州这起案件处置过程中并不存在。因此,这条20岁花季女孩的生命死结只有一个,这便是滴滴平台的严重失职,是滴滴平台在空姐遇害案之后并未堵住的沉疴复发。
滴滴的道歉无法让人感受到基本的诚意。有的只是滴滴平台在又一个生命悲剧面前,寻求自身未来经营发展生存之路的心计。
如果道歉可以让滴滴继续在用户生命不保的危途中行驶下去,那么生命在滴滴的眼里是分文不值的。滴滴在道歉声明中想要的原谅,每个有点良知的人都给不了。而滴滴道歉声明中说到3倍赔偿,看上去是挑起责任,实际上是先亮最后的结果与标准。这本账,滴滴算得门儿清。如果钱可以偿命,滴滴有大把的资本可以消费用户的生命。然而别说3倍,3万倍的补偿,滴滴给得起。但是滴滴给不起的是这条生命,以及每个用户对滴滴亡羊一次次补不牢的恐惧与失望,给不起的是对法治要求与整改到位的基本期待。
温州遇害少女失联的第一时间,滴滴接到其朋友的联系信息后表示,会在一小时回复。乘客命悬一线,理应分秒必争,然而在滴滴的投诉及安全机制中,竟然是一小时回复。滴滴辜负的不是用户的信任,而是空姐遇害案后重新上线的滴滴顺风车,本身就是对监管与用户的欺骗性敷衍。
这不是简单的麻木,而是滴滴顺风车一次次面对平台伤害无辜之后,在利益面前再次表现出的无限欲望。当欲望之洞无底线,安全的漏洞就不可能保底。三个月前,滴滴的整改纯属糊弄,滴滴的承诺纯属儿戏。至此,滴滴对用户和监管的应付与搪塞,通过这条鲜活生命的戛然而止,已经一丝不挂。
在所谓的道歉和声明中,滴滴还向公众解释平台是如何的主动配合警方破案,似乎让人觉得,警方14小时内快速破案,滴滴立了大功。其实滴滴用意不在向社会邀功,滴滴当然知道在又一个悲剧生生的第一时间,不可能有任何一个机构与个体,会将感谢的大红花送上门来。它试图通过这样的马虎眼,将核心关键的刺球,抛到警方手中,抛到法律制度设计的手中。说白了就是寻找自身的解脱,推卸应有的责任。在逝者尸骨未寒和亲人悲痛欲绝的时候,这样的道歉声明说得出口,该有何等的无耻才能做到?在这样一个冷血无情的平台上,与生命相关的紧急信息能够打成一个死结,生命又怎能避免终结在这个贪婪的平台上?
滴滴说,希望能够得到公众的谅解。对不起,你要的谅解没人愿意给,更没人给得了。滴滴说,针对内部责任的自查自纠进展,将及时向公众公布。对不起,你要的自查自纠,同样已经不能给了。法治与公众已经给过你多次了,而滴滴,却将机会,再次踩在了脚下,再将信任辱于胯下。这也是滴滴这次被全民痛骂的本质所在。
好在今天,自知敷衍难以平息社会情绪,更难摆平法治监管的滴滴,宣布明天起全国下线顺风车业务了,同时免去顺风车总经理职务。这是滴滴朝应有的对的方向驶出的一步。但对于这场悲剧来说,法治的紧逼不能止步。一条生命的终止,追责不能因为滴滴顺风车的下线而下线。滴滴平台和相关责任人,该负什么法律责任,必须追究到底。同时滴滴作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样本,也提醒在互联网经济快车道上急驶的企业,必须摆正创新与安全的关系。失去用户生命财产安全托底的创新,企业赚多少钱,都不可能走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