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胜利法在孔庆东名誉官司中的意义
(2014-12-17 21:21:07)
孔庆东名誉官司一审输了。
输了也好,粉丝涨了,名气更大了,这不是每个网友都有的效果。所以,输了官司的孔教授,并不影响他对“什么是幸福的一天”的解读:早上看看新闻,奋发向上,然后披着未名湖的阳光去上课,诲人不倦。解答小问题,签名合影,收到小稿费,参加文化活动,傍晚健个身,来盘羊肉大水饺,泡脚睡觉做梦,梦里满屋都是大钞票。
这么好的心态,难能可贵。但可惜,未名湖畔教书的孔教授,并没有像他谆谆教诲自己的那样,“因为你是孔庆东,所以你就不能发火”。在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吴晓平节目中讨论了一番“到底是教授还是野兽”之后,孔教授却将之诉至法院,索赔20万。这倒还原了孔教授自己从前说过的另一句话——我现在装得道貌岸然,都是形势给逼的。
昨天,法院没将孔教授梦里想要的满屋子大钞票变成他的现实,认定“并无相关证据证明吴晓平存在借机损害孔庆东名誉、进行人格侮辱的恶意”,并特别指出,孔庆东作为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社会公众人物,“近年来因骂人事件亦引发不少争议”
。由此可见,孔教授想做“骂别人可以、别人骂不得自己”的例外的那一个,在法律面前行不通。
孔庆东骂别的人话,想收它一箩筐不是一件难事。三年前在微博上骂记者的那番著名的排比粗口,曾经令不少人怀疑这教授是不是真的出自未名明畔,是否真是孔夫子的那个孔姓。孔庆东当时发微博说,“一分钟前,《南方人物周刊》电话骚扰要采访我,态度很和气,语言很阴险。孔和尚斩钉截铁答复了一个排比句:去你妈的!滚你妈的!X你妈的!”
这话即便打了马赛克,都能听到一个文化人节操滚落一地的声音,实在不敢相信出自北大教授之口。
但这话在孔教授嘴里出来,人们一点都不奇怪。不奇怪,是因为都知道,孔教授骂人是正常的,倘若不骂人了,恐怕真“装得道貌岸然”了,反而不习惯了。可见人的包容性,是个弹性很大的东西,有些人在骂声和被骂声中以自我心态的成长和成熟而获益,有些人在骂声中停留在原地寻找获利的机会。
想想也是,北大都能包容得了孔庆东,粉丝中有不愿包容的又能怎样?所以,关于“到底是教授还是野兽”之类的谈论,虽然格调也不是太高,但比上不足,比那些满嘴喷粪、随时含着生殖器说话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依然高哪去了都不知道。
南京主持人吴晓平,被孔庆东揪到的两条辫子,一是“他今天之所以在全国有些名气,完全是靠骂人骂出来的”,二是“所以老吴今天第一个耳朵想挂什么呢?教授还是野兽,到底是教授还是野兽?”虽说法律不是用来比谁比谁更烂的,但吴晓平这番话,其实是人们熟知的、对于某些知识分子所表现出来的奇葩言行的一种调侃,是在探讨孔庆东究竟是不是可以归为人们戏谑的“叫兽”一类。如此含蓄的批评,总还守着文化人的基本底线。
但以时常发表超乎人们心理承受能力言论、并且骂起别人有时几近口无遮拦的孔庆东来说,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骂、与别人的骂,都同属于骂,恐怕是觉得骂人也是要有资格、要有资历的,似乎北大教授的身份给了自己骂人的特权,仿佛法律给了他骂人的例外。自我感觉好到这个地步,旁人看看也是醉了。
海淀法院一审在阐述驳回孔庆东诉讼请求的理由时解释说,“公众人物的人格利益在法律保护上应当适当克减,公众人物对于媒体不具恶意的批评、质疑亦应有一定的宽容度量”。这话,其实也是挺尊重孔庆东的。法院都觉得你孔教授是公众人物了,20万索赔的钱,这里挣不到,哪儿不能挣?叫我,早就心里说句“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然后乐滋滋回家睡觉做发财梦去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