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三导教学模式的六个基本环节(学校特色)
(2015-07-04 14:32:33)
标签:
教育 |
课堂三导教学模式的六个基本环节(学校特色)
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六周
主持人
主讲人陈旭东
(一)展示导学目标(课堂学习目标)
【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PPT让学生看或读。(1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意义】
1.知道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这是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自主学习氛围,打造高效有序课堂的基础。
2.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注意点】
1.要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及考试说明,准确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随便拔高(依标扣本,重在双基)。要做到化难为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要用学生化语言说明)
2. 学习目标将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她并非过去的教学目标,也不是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而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及考试说明,结合本节课教材内容,通俗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等。
3.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容易将学习目标设置成教学目标或按考试说明、课标要求原封不动传递给学生。
(二)出示导学要求(课堂自学提纲)
【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PPT让学生看或做。(2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意义】
1.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她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这样,学习和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又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点】 导学要求要层次分明,要让学生做到三明确:
1.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小学生或实验起始年级用此法较妥,自学时间不宜过长),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应采取低起点,小步走、小循环或多循环的学完练、练完导的分散学、分散练、分散导的教学方法。开始时,一般不采用单循环或大循环,就是集中学、集中练、集中导的方法。
2.明确自学方法。即让学生知道怎么学。例如,常规性自学:即重点放在阅读和双基的学习上,对所学内容有个初步了解,这是开始实验时或差生一定要使用的做法。突破性自学:针对教材的重难点、新旧知识衔接处让学生重点看。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演算,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自学(优生适宜):在自主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引导优生参阅相关的课外读物,以便优生更好更快发展。
3.明确自学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三)实施导学诊断(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操作】学生有目的自学,教师有目的巡视。(5-8分钟)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意义】
1.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练习或其他实践(如实验操作等)。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2.学生在认真学与练,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组织教学,用于关注学困生,用于督导检查,用于个别辅导,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注意点】
1.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保证课堂纪律。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好地自学。
2.重点巡视中、差学生(课前要有计划、预设好巡视对象),一定要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督导和辅导。否则,对于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在“先学后教”这种学习方式下,学得轻松,进步也大。但对于基础差或自学能力不强的同学,如不加以个别化督导和辅导将会是一场灾难。
3. 要求学生认真并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能力。若不能完成的可空或举手问老师。
4.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收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并与预设问题进行对比,对课堂教学进行第二次备课,选择好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学生进行板演或口答。
先学的“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基本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取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四)小组互查互教(同伴互助,教师巡视)
【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互相检查,通过“兵教兵”解决一些问题,并有意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进行反馈。(5-8分钟)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2.通过“兵教兵”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能解决班生数过多、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还能使尖子生进步更快,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
【注意点】
1.要多让后进生做板演或回答。我们习惯叫优秀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是自欺欺人。
2.要保证课堂纪律。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求全体同学认真听讲,并随时做好纠错的准备。
3.要及时收集生成问题。教师要搜集学生没掌握的错误或整理出通过“兵教兵”还不能解答的问题,并及时分类进行第三次备课,搞清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识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便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打出或板书,供讲评时用。
(五)师生引导释疑(学生讨论,教师导疑)
【操作】(8-10分钟)
1.全班学生观察演示操作(如板演、实验等),让学生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演示操作的相同。
2.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通过“兵教兵”的方式组织他们互相评价、更正。
3.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让他们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目的】
1.通过学生演示、讲评、讨论、更正,使教师真正知道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2.通过教师引导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
1.通过学生演示、讲评、讨论、更正,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要激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和各抒已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 通过“兵”教“兵”、“一帮一”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生的提高。因为,优秀生只有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才能帮助学困生,,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教学”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所在。
【注意点】 学生更正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老师就不要再讲了。
2.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兵教兵”的教学方式,通过“小老师”或小组长去教学困生,先由学生相互质疑、讨论,最后由教师引导、补充。若后进生做错了,先由中等生来分析,引导更正、归纳;若不能解决就请“小老师”讲评。教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
3.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论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求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免学生再走弯路。
(六)学生当堂检测(学生检测,教师导练)
【操作】(不少于15分钟)
1.布置课堂作业。
2.督促学生按时独立完成课堂作业,要象考试一样紧张有序。
3.学生通过小组或其他方式互评,完成作业的批改。
4.生生互评或师生点评。
【目的】通过对课堂作业的检测,了解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意义】
1.作业前移,并在本节课内完成互批互评任务,不仅提高了作业质量,而且减轻了教师及学生的课业负担。
2.可及时反馈信息,若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
3. 通过学习小组的“兵教兵”,能力争做到“人人清”。
4. 将所学知识立即通过训练进行巩固,能较好地提升应用能力。
【注意点】
1. 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八成应为基础题,题目是针对八成的学生,题量4题左右。紧扣双基,不出套题,不出偏题,严格控制数量及难度。
2.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3.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小组的“兵教兵”,力争做到“人人清”。必要时要进行及时的个性辅导。学困生的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发现、及时肯定,要让他们每节课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4.第四至第六环节都是保证课堂有序高效的重要环节,也是比较不好控制的三个环节。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点拨”和“引导”,教师一定要明确教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学生交流展示或兵教兵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保证课堂有序高效,时刻关注学困生的达标程度,机智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原则是“以生定教,以教促学,生生互教,师生相长”,要做到“胸中有法,但教无定法”。
由此可见,课堂三导教学,可以看成四步:第一步提出目标,第二步指导自学,第三步互学互教,第四步当堂检测。
课堂三导教学模式的六个基本环节(学校特色)
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六周
主持人
主讲人陈旭东
(一)展示导学目标(课堂学习目标)
【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PPT让学生看或读。(1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意义】
1.知道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这是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自主学习氛围,打造高效有序课堂的基础。
2.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注意点】
1.要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及考试说明,准确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随便拔高(依标扣本,重在双基)。要做到化难为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要用学生化语言说明)
2. 学习目标将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她并非过去的教学目标,也不是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而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及考试说明,结合本节课教材内容,通俗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等。
3.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容易将学习目标设置成教学目标或按考试说明、课标要求原封不动传递给学生。
(二)出示导学要求(课堂自学提纲)
【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PPT让学生看或做。(2分钟左右)
【目的】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意义】
1.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她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这样,学习和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又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点】 导学要求要层次分明,要让学生做到三明确:
1.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小学生或实验起始年级用此法较妥,自学时间不宜过长),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应采取低起点,小步走、小循环或多循环的学完练、练完导的分散学、分散练、分散导的教学方法。开始时,一般不采用单循环或大循环,就是集中学、集中练、集中导的方法。
2.明确自学方法。即让学生知道怎么学。例如,常规性自学:即重点放在阅读和双基的学习上,对所学内容有个初步了解,这是开始实验时或差生一定要使用的做法。突破性自学:针对教材的重难点、新旧知识衔接处让学生重点看。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演算,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自学(优生适宜):在自主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引导优生参阅相关的课外读物,以便优生更好更快发展。
3.明确自学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三)实施导学诊断(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操作】学生有目的自学,教师有目的巡视。(5-8分钟)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意义】
1.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练习或其他实践(如实验操作等)。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2.学生在认真学与练,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组织教学,用于关注学困生,用于督导检查,用于个别辅导,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注意点】
1.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保证课堂纪律。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好地自学。
2.重点巡视中、差学生(课前要有计划、预设好巡视对象),一定要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督导和辅导。否则,对于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在“先学后教”这种学习方式下,学得轻松,进步也大。但对于基础差或自学能力不强的同学,如不加以个别化督导和辅导将会是一场灾难。
3. 要求学生认真并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能力。若不能完成的可空或举手问老师。
4.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收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并与预设问题进行对比,对课堂教学进行第二次备课,选择好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学生进行板演或口答。
先学的“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基本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取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四)小组互查互教(同伴互助,教师巡视)
【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互相检查,通过“兵教兵”解决一些问题,并有意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进行反馈。(5-8分钟)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2.通过“兵教兵”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能解决班生数过多、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还能使尖子生进步更快,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
【注意点】
1.要多让后进生做板演或回答。我们习惯叫优秀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是自欺欺人。
2.要保证课堂纪律。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求全体同学认真听讲,并随时做好纠错的准备。
3.要及时收集生成问题。教师要搜集学生没掌握的错误或整理出通过“兵教兵”还不能解答的问题,并及时分类进行第三次备课,搞清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识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便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打出或板书,供讲评时用。
(五)师生引导释疑(学生讨论,教师导疑)
【操作】(8-10分钟)
1.全班学生观察演示操作(如板演、实验等),让学生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演示操作的相同。
2.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通过“兵教兵”的方式组织他们互相评价、更正。
3.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让他们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目的】
1.通过学生演示、讲评、讨论、更正,使教师真正知道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2.通过教师引导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
1.通过学生演示、讲评、讨论、更正,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要激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和各抒已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 通过“兵”教“兵”、“一帮一”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生的提高。因为,优秀生只有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才能帮助学困生,,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教学”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所在。
【注意点】 学生更正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老师就不要再讲了。
2.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兵教兵”的教学方式,通过“小老师”或小组长去教学困生,先由学生相互质疑、讨论,最后由教师引导、补充。若后进生做错了,先由中等生来分析,引导更正、归纳;若不能解决就请“小老师”讲评。教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
3.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论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求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免学生再走弯路。
(六)学生当堂检测(学生检测,教师导练)
【操作】(不少于15分钟)
1.布置课堂作业。
2.督促学生按时独立完成课堂作业,要象考试一样紧张有序。
3.学生通过小组或其他方式互评,完成作业的批改。
4.生生互评或师生点评。
【目的】通过对课堂作业的检测,了解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意义】
1.作业前移,并在本节课内完成互批互评任务,不仅提高了作业质量,而且减轻了教师及学生的课业负担。
2.可及时反馈信息,若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
3. 通过学习小组的“兵教兵”,能力争做到“人人清”。
4. 将所学知识立即通过训练进行巩固,能较好地提升应用能力。
【注意点】
1. 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八成应为基础题,题目是针对八成的学生,题量4题左右。紧扣双基,不出套题,不出偏题,严格控制数量及难度。
2.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3.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小组的“兵教兵”,力争做到“人人清”。必要时要进行及时的个性辅导。学困生的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发现、及时肯定,要让他们每节课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4.第四至第六环节都是保证课堂有序高效的重要环节,也是比较不好控制的三个环节。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点拨”和“引导”,教师一定要明确教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学生交流展示或兵教兵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保证课堂有序高效,时刻关注学困生的达标程度,机智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原则是“以生定教,以教促学,生生互教,师生相长”,要做到“胸中有法,但教无定法”。
由此可见,课堂三导教学,可以看成四步:第一步提出目标,第二步指导自学,第三步互学互教,第四步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