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数学的和即将爱上数学的人们
——评《黄东坡智慧大讲堂》
2017年的春天,杨柳的枝条在春风轻抚下泛起稚嫩的绿,我的办公桌上正躺着一本典雅中不失质朴、厚重中洋溢着灵秀的新书——《黄东坡智慧大讲堂》。
黄东坡老师在初中数学教辅领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北京,凡是叫的上名号的学校,《探究·应用·新思维》人手一册;而《数学培优新方法》则是优等生、竞赛生拔高的良师益友。在拿到眼前这本书之前,我对黄东坡老师的印象,就是这样的。而在拿到这本书之后,如果有人问起我,“数学和艺术、数学和美,聊起这个你第一个想起的名字是谁?”我脑海中的答案,第一个是达·芬奇,第二个就是黄东坡!
或许黄老师以前的作品,多是围绕教材,定位于教辅;但《黄东坡智慧大讲堂》则不然,与其说它是一套教辅练习,不如说它是一套“科普读物”。甚至于说用“科普读物”来评价这套书也有不确切,应当说此书是智慧的凝结、是美的凝结、是爱的凝结!
智慧的凝结——书中凝结着黄东坡老师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理解,经过精心的构思和排列,灵性灌注其中,智慧闪烁于外。
美的凝结——若是说这套书最为令人震撼的,就是它内外充斥着的美,这让人一看看到它就能把它和大路货的教辅区别开来。它不仅仅凝结了美的现象,更是作者黄东坡老师用他的心血点点滴滴地把数学在他自己心目中的美感,当着读者的面绘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卷。握此卷在手,翻、读、品,仿佛亲历老师在数学海洋中欢畅游赏的心境,这也是老师在每个读者面前铺好的一条香径,牵动着读者的心神直奔花的世界、美的海洋。
爱的凝结——凝结在这套书中的爱,有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黄东坡老师对读者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以及对数学的爱。没有这三个层次的爱心,就无以铸就如此美轮美奂的作品,就无以建构如此细腻周到的构思,就无以凝聚如此顺畅淋漓的文字。字里行间透露的,是老师对读者、对事业、对数学的深情,恰似老师掌上的明珠。
如此精品,笔者每次翻阅必先净几、净手、静心,生怕有灰尘、污渍脏了书页,又怕思绪中的杂念挡住了书中最精彩的字句。大抵有以下经验可以分享,助书友们把此书用好:
首先,此书的读者,可以是莘莘学子,也可以是衮衮诸家长,还可以是教师、数学爱好者。如前所述,定位此书为教辅,是明珠投暗;此书最为珍贵的,当是凝结其中的智慧、美和爱,这些交织在一起,就是四个字——“数学素养”。
其次,读此书,当以有一定基础为佳。放诸学生,大抵当是对课内知识有一定了解,尤其是算法、公式,当熟记于心,如此方能分配更多的心力,充分体会数学之美;放诸家长,则是当首先略翻课本,了解此书与教材的知识对应关系,对教材的止步和此书的起点略熟于心,如此方能更好领会老师的创作意图,助孩子用好此书;放诸教师,是当体会书之体例、内容之排列、选题之角度、练习之数量,领悟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而实现对自己的深造,向名师靠拢、向名师看齐。
第三,读此书,当体会黄老师之良苦用心。细心观察可发现,黄老师以往作品页边留白较少,纸张多为广大教辅常用,而这套作品则纸张结实、留白丰富——并非老师好高骛远过度包装,此恰为老师良苦用心之所在!看作品之内容,老师并非忙于营造题海,也并非纠结讲解的事无巨细,而是有启发、有悬念、有路标、留念想——不是追求讲解的全面、不是定位于难题手册,而是把思考空间留给读者,在老师的启发下扩展阅读、记心得、记想法。如此留白,当令费马郁闷早生了这几百年!
第四,读此书,当反复揣摩品味。字里前后有线索,行间处处是彩蛋:把那其他数学作品的封面,用彩色呈现给读者,给读书人一个选书的参考,给买书人一个找书的目标;选中之例题也好、习题也罢,不是刷题的道具,而是为作品的灵魂服务,为数学之美服务!说到这里,这也是此作品惊人之处,它仿佛是一智者的灵魂,娓娓地,把数学之美在你的耳边呢喃。
最后,如果给此作品做一个定位,我想说它应该说是一个礼物——它是黄东坡老师给所有爱数学的人们的礼物,爱数学的人会发现读它是一种令人上瘾的享受;它也是黄东坡老师给所有即将爱上数学的人们的礼物,拿到它、用好它,就会有更多的人找到走近数学之美的路径,就会有更多的人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数学是个美人,曾几何时,很多人认为她是冰山美女,只可远观仰慕,不可靠近谈心;黄东坡老师了解这美人、熟悉这美人,老师用这套书来告诉大家,美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美人也不是注定孤老一生,美人是有血有肉有说有笑的——只要你读好、用好、学好《黄东坡智慧大讲堂:带你发现数学之美》。
--------北京初中数学丁老师
2017年3月1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