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光塔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龙关镇,其塔型优美,塔身高峻,清秀挺拔,气势宏伟,被誉为“龙关八景”之一。
重光塔处原为倾圯的唐代华严寺遗址和半层残塔。明正统十年(1445年),曾追随明成祖朱棣北伐、时任左都督、后进封昌平侯的边关大将杨洪收复塞北河山后,个人出钱重建华严寺及华严寺塔,明英宗朱祁镇敕赐寺名普济寺,塔名重光塔。据《龙门县志》(龙关镇原为龙门县城所在地,1960年县城迁赤城后归赤城县)记载:龙关城北隅,旧有唐代所建华严寺,明初已毁损,惟存半层残塔,寺院倾颓,掩于荒榛野草中。断壁残垣,见者兴嗟。明代后军都督杨洪巡城见后,叹道:“如来所栖之所,何至颓废于此?待我事毕,必修之。”不久,杨洪肃清边患,为偿夙愿,“出私币,购良材,请工师”,在原华严寺遗址上重修宝塔,拓建寺院。工毕,英宗敕赐寺名“普济”,塔名“重光”,以记收复塞外失地,山河重光。寺庙和宝塔在明清两代虽又有过两次维修,但寺庙在民国年间彻底倾圯荒废,仅留宝塔立于废墟之中。2008年,对宝塔又进行了维修。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光塔为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砖石塔,通高33.67米,占地126平方米,基座为六层条石砌成,各层设拱门两个,饰盲窗。三至五层各置多个瞭望孔,檐下雕仿木斗拱。塔刹为铁质覆钵式。塔内砌砖梯,可攀登至顶层。
龙关城地处边塞要冲,杨洪在修建重光塔时,还赋予了它军事瞭望功能,使之成为一塔多用的建筑,也使此塔成为塞外唯一的具有军事功能的佛塔。
关于重光塔的重修年代,有不同说法。塔边水泥碑介绍说重光塔是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重建的,网上多数资料也持这种说法;也有说是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重建;更有错为“明正统四十年重建”的(明正统只有14年)。到底是哪一年重建的?根据网上有关资料和照片,塔三层南侧券门上方的嵌石匾上刻有“大明勅赐重光塔铭”,介绍了重建寺庙和宝塔以及竣工后皇上敕赐寺名和塔名的经过,铭文落款为“正统十一年岁次丙寅三月初吉,钦差镇朔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杨。”这是“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重建”说法的出处。但应该注意,这个日期只是铭文的时间,而不是建塔的日期。因为当地冬天异常寒冷且有冰冻,杨洪是不可能选择在冬天施工的,既然铭文日期是三月初一,据此推断普济寺和重光塔应在上一年冰冻前竣工,即正统十年(1445年)竣工。此外,塔五层南面券门上方嵌石匾刻有“大明勅赐重光寳塔”八个大字,据《燕赵都市报》记者刘学斤“古建筑系列
塔名重光”文,小字落款为“正统十年乙丑九月十七日……”,进一步证明了寺和塔的重建年代应是正统十年(1445年)。因为字迹反差太小,这次没有拍到能看清字迹的照片,在网上找到的照片也只能看清大字,看不清小字。



三层
三层券门上方的塔铭(照片来自都护在燕然的新浪博客)
五层券门上方的嵌石匾(照片来自都护在燕然的新浪博客,可惜左侧的日期和落款看不清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