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居庸关云台——曾被误作城门的元代浮雕艺术瑰宝

(2018-07-23 15:43:34)
标签:

北京旅游景点

居庸关云台

元代佛教雕刻

    居庸关云台是元代大型过街喇嘛塔的基座,位于居庸关南门城楼和国计坊北面。云台北面原有一寺庙——永明寺,现已不存。云台下面有一供车马行人通过的券洞,清末以后居庸关关城逐渐荒废倒塌,后来许多人曾误将保存完好的云台作为居庸关城门。

    元至正二年(1342年),元顺帝下令在居庸关建造永明寺和喇嘛塔,历时三年建成。喇嘛塔位于永明寺南面,为三座白色覆钵式喇嘛塔,其基座即为现存云台。因喇嘛塔位于道路上,基座下面有一券洞,供车马行人通行,故俗称过街塔。参与设计建造永明寺和喇嘛塔的为帝师喜幢吉祥贤和国师南加惺机资喇嘛(宝塔云台券洞内留下了《帝师喜幢吉祥贤庆赞》石刻)。喇嘛塔元末明初时被毁,一说毁于地震。查元末明初北京没有6级以上大地震记录,倒是明朝建国116年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居庸关曾发生6.8级地震。不知三座喇嘛塔是否毁于此次地震。永明寺是否也毁于这次地震,也不得而知。

    “云台”之名始于明代,取“望之如云端”之意。据有关介绍,明正统四年(1439年)用了6年时间在云台基座上又新建了一座寺院(此时永明寺应该已毁,否则不会在这里再建寺庙),英宗赐名“泰安禅寺”,该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被大火焚毁(有说是雷击毁坏),自此仅存底座。台顶上的柱础,就是明代泰安寺殿宇的遗物。

    云台券门两侧和券洞内有极为精美的佛教雕刻,内容丰富,雕琢细致,规模宏大,艺术价值极高,堪称元代浮雕艺术的瑰宝。浮雕内容包括藏传佛教中的各种天神和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云等,其中的天神造型和装饰图案均参考了西藏桑鸢寺和萨迦寺,带有浓重的“梵式”风格。据专家考证,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萨迦教派的特征。券洞内还有用梵、汉、八思巴文、藏、维吾尔、西夏六种文字阴刻的《陀罗尼经咒》全文和《造塔功德记》。汉文和西夏文还刻有《如来心陀罗尼经》。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必烈命其帝师藏族藏传佛教大师八思巴利用当时在西藏流行的藏文字母,即从印度的梵文转化来的藏文字母来标记的一种蒙古新字,与以古代维吾尔文的字母来标记读音的蒙古文完全不同,因少有人识,为保密常用来传递军事命令。八思巴文和西夏文均已被废弃不用,云台保留下来的石刻文字对研究破译古代文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http://s11/mw690/005O8tC8zy7mg1IL9NM5a&690
云台位于居庸关关城内,国计坊牌坊北面


http://s9/mw690/005O8tC8zy7mg1J4PS878&690

云台南侧——云台高9.5米,东西长26.84米,南北宽15.57米,上窄下宽。有关介绍均说云台由汉白玉建造。但汉白玉乃纯白色大理石,云台石料白色不纯,呈浅灰色,叫大理石可能更合适


http://s14/mw690/005O8tC8zy7mg1JmdPf9d&690

云台南侧——云台顶部四周有雕刻精致的石栏杆、栏板及向外挑出的螭首;台中间下部开一南北向券洞作为车马行人通道,高7.27米,宽6.32米;券洞上部为半六边形


http://s8/mw690/005O8tC8zy7mg2o3DjF87&690

券洞西侧路面——路面为巨石铺成,数百年车马人流,往来不息,坚硬的巨石竟被压出深深的车辙,坑坑洼洼,彰显岁月的沧桑。儿时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施行“车同辙”不甚理解,后来看了这些车辙才知道不同辙没法走啊


http://s16/mw690/005O8tC8zy7mg2okOjd0f&690
券洞西侧路面——券洞竟是双向两车道


http://s7/mw690/005O8tC8zy7mg8dBHz8d6&690

云台券洞南侧别具一格的“六拿具”——券门的南北券面上,雕刻着造型独特的一组造像,其中有大鹏、鲸鱼、龙子、童男、兽王、象王,藏传佛教称其为“六拿具”。《造像量度经》写为"六拏具",即伽噌拏(大鹏金翅鸟)、布罗拏(华云鲸鱼)、那罗拏(华云龙子)、婆罗拏(华云童男)、舍罗拏(华云兽王)、救罗拿(华云象王)。大鹏寓意慈悲;鲸鱼为保护之相;龙子表示救护之意;童男骑在兽王上寓意福资在天;象王有温驯善师的含意此题材用於陪衬装饰主神,意谓主神力大无穷,法力无边。北京真觉寺(五塔寺)券门(明)亦有此种雕刻。券面最下端的石刻纹饰为交杵,又称羯魔杵、金刚杵原本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在此为断烦恼、伏恶魔,护持佛法的法器


http://s14/mw690/005O8tC8zy7mg8N7RYV6d&690
云台券洞南侧上部——券洞拱券石上部中央为雕刻大鹏金翅鸟,其两侧为七头蛇护法神娜迦(一说是龙女)。护法神一手在胸前,一手握拳高举,呈护法状;而北侧券洞拱券上的护法神则双手合十,呈祝福状。大鹏金翅鸟以蛇为食,所以不仅身上有蛇七条(头上两条,左右胳膊上各两条,身上一条),其利爪还分别抓着两侧的七头蛇护法。大鹏金翅鸟头部两侧有两物:一为“金乌负日”,象征太阳;一为“玉兔捣药”,象征月亮,所以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一说。南面的大鹏金翅鸟左侧为日,右侧为月;北面的正相反。都是东侧为日,西侧为月

 


http://s7/mw690/005O8tC8zy7mg8YPG1E36&690
券洞北侧拱券上部的大鹏金翅鸟


http://s6/mw690/005O8tC8zy7mg1JRIWNf5&690
券洞北侧东面的“六拿具”


http://s7/mw690/005O8tC8zy7mg1JWHxc96&690
券洞北侧西面的“六拿具”


http://s16/mw690/005O8tC8zy7mg1Km3Pp8f&690

券洞内的四大天王浮雕——西南为手持毒蛇的西方广目天王

    四大天王身材魁梧、气势威猛。四大天王手中所持物品分别为剑、琵琶、伞和蛇,在佛经中分别寓意风、调、雨、顺。作为护法神,四大天王被塑造成威武而森严可怖的形象。他们身躯魁梧,身穿战袍和盔甲,面目凶恶,满脸横肉,眉头紧锁,不怒自威。天王坐在高台上,左右两边分别侍立着鬼卒和武士,脚下还有两个小鬼,突出了一种威严的气势和力量感。四大天王战袍上的飘带上下翻飞,动感十足,是这些雕刻中最精彩的部分。四大天王是护持佛法,镇守国家四方的尊神。据说明朝正德年间,武宗皇帝朱厚照微服出游,夜间骑马偷偷混出居庸关时,他的坐骑见到四大天王像,吓得不敢前行。无奈之下武宗下令用烟火把像熏黑了,才得以出关。

http://s12/mw690/005O8tC8zy7mg1KDdVh9b&690
券洞内的四大天王浮雕——东南为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其面部在近代被国外考察者盗窃,现在的面部是补刻后贴上去的


http://s12/mw690/005O8tC8zy7mg1L6BUDeb&690
券洞内的四大天王浮雕——西北为手持雨伞的北方多闻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左侧的护法夜叉,左手原托举着一座精美的小宝塔,塔和手部雕刻也被盗走


http://s1/mw690/005O8tC8zy7mg1KURwIc0&690
券洞内的四大天王浮雕——东北为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


http://s9/mw690/005O8tC8zy7mg1KXfzqb8&690

券洞两侧上部的斜面上刻有十方佛,在每方佛的周围还分别刻有小佛102座,共计小佛1020座,取共千佛之意。这些小佛,是明朝正统年间修建泰安寺(1443——1449)时,由镇守永宁(今延庆县境)的太监谷春主持补刻的。连同十方佛下的菩萨、比丘,券项两侧部共有刻像1060尊。佛像造型生动,雕刻技艺高超据专家考证,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萨迦教派的特征


http://s14/mw690/005O8tC8zy7mgcbkuRL0d&690

券门顶部刻有五曼荼罗图案每组曼荼罗中间各有一尊佛像。曼荼罗意为坛场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是密教传统的修持能量的中心。曼荼罗是僧人和藏民族日常修习秘法时的“心中宇宙图”五曼荼罗的主尊佛像,由北往南依次为: 释迦牟尼佛(如来佛)、阿弥陀佛(菩萨形)、阿佛(菩萨形)、金刚手菩萨、普明菩萨。除释迦牟尼为佛祖之外,其他四菩萨都在此显现,有四方教主的意思


http://s16/mw690/005O8tC8zy7mg1L1KnJ3f&690

券洞内用梵、藏、八思巴、维吾尔、西夏、汉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


http://s10/mw690/005O8tC8zy7mg1L3zjbe9&690
券洞内用梵、藏、八思巴、维吾尔、西夏、汉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


http://s3/mw690/005O8tC8zy7mg1Lka1sb2&690
券洞内用梵、藏、八思巴、维吾尔、西夏、汉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


http://s2/mw690/005O8tC8zy7mg1LiClj01&690
券洞内用梵、藏、八思巴、维吾尔、西夏、汉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


http://s3/mw690/005O8tC8zy7mglECmDo92&690
英国人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 )1869年拍摄的云台(南侧)老照片,误认为是居庸关


http://s1/mw690/005O8tC8zy7mglWOdQk50&690
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S.Yamamoto)1906年发表的云台(南侧)照片,也误为居庸关


http://s1/mw690/005O8tC8zy7mgm6KRDWb0&690
清代外国驻华机构发行的云台(北侧)明信片


http://s6/mw690/005O8tC8zy7mgm6ElEN95&690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明信片(云台北侧)


http://s7/mw690/005O8tC8zy7mgm6OOrA86&690
北京1980年发行的云台明信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