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在崇尚诗文才学、“学而优则仕”的古代中国,是文人的精神家园,而雅舍中的书房则是文人安妥心灵的最佳场所。而雅致精美的文案清供,营构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与主人的精神世界契合,是一个文人梦想中的别有洞天。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雅舍: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以一篇《陋室铭》而名垂千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又如南宋陆游的“书巢”,自书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近代梁启超有饮冰室,“饮冰”一词源于《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 我其内热与?” 原是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的笔名,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的忧虑焦灼之心,后用作书斋名。
文案清供与古代文人理想中的家居生活
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琴觞自对,鹿豕为群;任彼世态之炎凉,从他人情之反覆。家居苦事物之扰,惟田舍园亭,别是一番活计。焚香煮茗,把酒饮诗,不许胸中生冰炭。客寓多风雨之怀,独禅林道院,转添几种生机。染瀚挥毫,翻经问偈,肯教眼底逐风尘。茅斋独坐茶频煮,七碗后,气爽神清;竹榻斜眠书漫抛,一枕余,心闲梦稳。”
http://ww2/large/005O8oaSgw1f2800djr9ej30q90zkq7o.jpg
仇英《西园雅集图》
晚明张岱《陶庵梦忆》中收录的《不二斋》:“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腊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对明代文人自我营造的书房雅室极尽铺陈,体现了他对家具陈设和园艺布置高超的审美水平,也反映了明亡后,他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从《燕寝怡情》看文房清供和旧时文人的生活情状
《燕寝怡情》图册原为清宫内府收藏,计十二开二十四幅,其扉页盖有“乾隆御览之宝”和“嘉庆御览之宝”两方钤印。画册一部分为吾乡望族无锡秦氏收藏,另外一部分流落海外,最终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秦氏第32世孙秦文锦在1904年创建艺苑真赏社时以珂罗影印出版。
http://ww4/large/005O8oaSgw1f28015lh59j30rs0a0gqg.jpg
《燕寝怡情》图册原为清宫内府收藏,计十二开二十四幅。
《燕寝怡情》画册再现了古典雅舍,对明清时期皇亲国戚的家居生活作了全景式的展现。
比如画册的一幅画是描绘雅舍的书房,主要陈设的家具为一书桌、一南官帽椅、一亮格书柜。画面中,一女子坐在南官帽椅上翻阅书桌上的图册,背后为高大书柜,至少有四至五格。前面为假山门廊,门廊的柱子上挂着一把古琴;右面是翠竹小园,极为清幽静穆。
http://ww4/large/005O8oaSgw1f2801ummhsj30gy0ixwge.jpg
画册第十三幅画图中,摆放三围罗汉床、画案及花几。
画册第十三幅画图所表现的应该是画室,图中有三位人物,画中男女人物坐的是三围罗汉床,床前是画案,男主人在画案上画扇面。画案后面,即在罗汉床的左边,放着一张花几。画案的牙条是简练流畅的螭龙造型,足部为方马蹄型,画案的大体风格为清式。罗汉床为三屏式,围屏中间嵌的不是大理石板,应该是竹子图纹的浅刻画板。画案后面摆设的花几台面是大理石板,画案下方的踏脚是树根形制,随意而自然。罗汉床后面透过回型窗格能隐隐见到芭蕉树的形态,影影绰绰,摇曳生姿。
http://ww2/large/005O8oaSgw1f2802f0xcgj30hw0j6760.jpg
图中摆放着一张溪山行旅图紫檀屏风,做工精湛。
男女主人公用的是紫檀有束腰花芽腿嵌大理石面香几。
画幅中的家具是何等的雅致精美,家具陈设与雅舍关系又处理得何等的协调妥贴。
文案清供是文人燕闲生活的寄情雅玩
文房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可涵盖古人书房中所有的家具陈设,甚至张挂的书画。
http://ww1/large/005O8oaSgw1f2803oef6sj30rs0j9t9b.jpg
清中期 紫檀雕花书案
狭义的则主要是案头家具,即书写、绘画、读书的工具。文人书斋案头上的清供摆件、微型几架,作为日常的文玩雅趣之物,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湛、情调之雅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情。
http://ww4/large/005O8oaSgw1f280554bx4j30zk0ng751.jpg
书斋案头上的清供摆件,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情。
文案清供的源流,自汉代始,兴于唐宋,至明清更趋多样,达到鼎盛。
http://ww1/large/005O8oaSgw1f2805o3mfcj30rs0hamxx.jpg
清 紫檀笔床
隋唐,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与文人相关的文房器具大量出现,已超出笔、墨、纸、砚的范畴,如《唐书·陆龟蒙传》记有笔床。
http://ww4/large/005O8oaSgw1f280658e3gj30q30h9gly.jpg
粱同书、周梦坡藏 明·史可法铭抄手端砚
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北宋翰林学士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首倡“文房四宝”。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是一部记录古代文房清玩的专著,收录了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真迹、古今石刻、古今纸花印色、古画等文房清供。
http://ww1/large/005O8oaSgw1f28078m58cj30rs0mpwgg.jpg
清乾隆 紫檀文房用具箱
明代记述文房清供的专著,有屠隆《考槃余事·文房器具笺》、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文震亨《长物志》等,详尽记述了书斋陈设器具及其发展演变。
http://ww2/large/005O8oaSgw1f2807q12p8j30zk0ulgmq.jpg
明 周制 暗香疏影紫檀香盒
屠隆《考槃余事》共列举了45种文具,包括笔格、研山、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砚匣、墨匣、印章、图书匣、印色池、糊斗、蜡斗、镇纸、压尺、秘阁、贝光等。
http://ww3/large/005O8oaSgw1f2808oi8ifj30rv0zkwfg.jpg
清乾隆 紫檀嵌百宝人物故事笔筒
文震亨《长物志》卷七《器具》中,也列入众多的文房用具,计有砚、笔、墨、纸、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掭、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秘阁、贝光、裁刀、剪刀、书灯、印章、文具等。这些都是直接的文房用具。此外,还编入不少文房清玩的器物,例如香炉、袖炉、手炉、香筒、如意、数珠、扇坠、镜、钩、钵、琴、剑等。
http://ww1/large/005O8oaSgw1f2809p3tojj30zk0pdwf3.jpg
明末清初“名香兮读楚辞”款冲天耳三足炉
董其昌《骨董十三说》中也有论述:“先治幽轩邃室,虽在城市,有山林之致。于风月晴和之际,扫地焚香,烹泉速客,与达人端士谈艺论道,于花月竹柏间盘桓久之。饭余晏坐,别设净几,辅以丹罽,袭以文锦,次第出其所藏,列而玩之。”由此可见,古人对书房家私设置,文案清供安排,居处环境营造,既要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又要布置清雅,安适方便,达到看似不经意而处处经意的效果。
http://ww1/large/005O8oaSgw1f280a7xcmyj30s90sggmc.jpg
南宋/元 哥窑水丞
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为文房清供制作工艺的完善和提升创造了条件。明清苏州、杭州、松江地区繁盛的市镇经济催生了成熟的手工工艺。文房清供制作不仅规模大、品种多,而且形制要求高、工艺精、功能全。如乾隆三十五年内廷档案“匣作”记载,所列配匣文具有“白玉佛手笔掭一件,(配木座)腰元洗,青花白地小水丞一件,青绿蛤蜊笔掭,青玉瓜式水丞,白玉双鱼洗,掐丝珐琅水注,霁红笔洗一件,青绿马镇纸,青花白墨罐一件,哥窑小笔洗一件,白玉合卺觚,配得合牌座样持进,交太监胡世杰,交淳化轩续入多宝格内摆。” 一方面可供宫廷殿内陈设,另一方面也为宫廷上下实用而鉴藏。
http://ww1/large/005O8oaSgw1f280arqymoj30rs0s90tu.jpg
文房清供精巧别致、极具匠心。均以黄花梨、紫檀木等名贵木材制作,而且制作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无论是民间的能工巧匠还是宫廷造办处的督办大员,从选料到工艺把控,再到成品检查都力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因为有文人设计,完成后,有文人品评,赋诗撰文褒扬看,集中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高洁品格。
现代生活中,雅舍书房依然是承袭传统的精神苑囿
书房家具陈设应不求其贵但求其雅,不求其多但求其精,即追求所谓的“极简主义”,这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回归传统,就是最好的时尚。
家居和文房陈设如何才能实现审美与实用的和谐统一,可从从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文章来源: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