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听课评析(2016.11.22)
(2016-12-05 10:58:27)学,然后知不足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以识字和初读课文为主要教学目标,识字很扎实,老师通过提手旁、八字头、人字头、斜刀头串联起一串字,激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给生字做了很好的梳理、归纳和总结。
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评课中肖主任和各位优秀教师的评课、指引,我想重点谈谈我透过这节课看到的我自己的不足。
1.汉字的字理和字源积累很欠缺。
当徐老师谈到孩子们对斜刀头掌握不好,指出来斜刀头是动物尖尖头部的变形的时候,我内心对她充满的敬佩,因为我真的没有了解这个知识。在我在备《比尾巴》这一课时,我只关注了“比”和“巴”这两个字,通过查《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中知道:“比”会意字,古文字像二人比肩而行。《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既是两人挨在一起就会有对比,由此引申为比较、对比。“巴”象形字,像一个跽坐而口在向神祷告的人形。引申为盼望。如:巴望、眼巴巴、巴不得等。又引申指与口、面有关的地方,如:下巴、哑巴。又由口面相连引申为挨近、粘连之意,如巴稳、巴结等。并且,我觉得“巴”字的古义、古字孩子们接受会很困难,所以就没有渗透,而是通过两个孩子站在一起,让孩子们来比高低,让孩子知道“比”这个字所代表的意义,并且出示了小谜语:“两把匕首,哪把最好?放在一起,就会知道。”孩子们在猜一猜之后,教学“比”的书写。
但是,我积累的还远远不够,目前还仅仅限于学到哪一课,看到哪一个字觉得它比较难,就翻看资料,寻找一些资料的支撑。自己的汉字学知识还很浅薄,只是一个个散乱的的点状化模式,还没有通过偏旁部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2.识字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不足
今天的评课中,肖主任指导我们说:“一年级识字量的达到不是仅仅靠课内的40分钟,更要靠课外无限的生活做补充的。有老师在教室里设立识字角,把难记的字张贴在识字角内,让孩子的课下也能与一个个灵动的字宝宝相遇,见得多了,也就认识了。课堂上,老师要善于总结和激发孩子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让孩子有意识地张开识字的大眼睛,发现、观察中识字。”
听了之后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不仅课堂上没有做过有意识的总结和激发,更没有给学生创设大量识字的生活环境,目前教室里空空的四壁实在是一种浪费。我在上课之前准备了好多生字卡片,一节课上过之后就在自己的办公桌里睡大觉,我应该把这些生字卡片都利用起来,让孩子分分类、组组词、找找反义词……丰富孩子的识字生活,给孩子有趣味的识字环境。
3.由点到线的知识梳理很重要
肖主任评课说,今天的课教学主线不清晰,头绪太多。教师要善于把点梳理成线,形成知识树,让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像血管一样的联通关系。
想想我的课堂也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一节课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散乱的点组成。主要原因还是备课不充分,主线意识不强,整合意识不足,对教材没有一个充足的理解。所以,要想给孩子们一棵枝干分明的知识树,老师自己头脑中要有梳理知识的意识,经常问问自己:“这节课,我可以从哪一条主线展开我的教学?怎样让一个个知识点融合到这棵大树上?”
学,然后知不足!每一次中心教研组教研都给我无尽的思考。
(北大附属学校
课堂上的语文味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它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徐老师精心备课,围绕本课时的重难点开展教学,非常扎实。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徐老师营造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景揭示这节课的课题,语言极富童趣。如: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特殊的比赛,请大家做裁判,小朋友愿意帮忙吗?一下子就吸引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接着,我们坐上小火车来到森林里,猜猜它们是谁?进行猜谜语的游戏,徐老师相机出示了相关动物的图片,学生积极性高涨,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扎扎实实地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徐老师采用随机教学法,把学习的生字一一落实。用词组、找反义词、熟字加偏旁、对比等方式,学生不仅认识了新字,还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生字,还恰当地运用了字理教学,如学习“伞”时,出示“伞”的演变过程,直观清晰地帮学生认清了字形,认准了生字。如果能总结这些识字方法,有机地渗透,更能体现汉字的魅力。
三、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
疑问句的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徐老师先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指名让学生读,接着让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范读,发现问句的朗读方法,最后让学生再读,这样的设计,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堂上要充分关注学生,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当的游戏,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语文。
(五一路小学
今天上午听了徐老师的《比尾巴》,感受颇多,也让我重新梳理自己的识字教学,一年级的识字量还是比较大的,加上我们班的好多孩子上一年级之前没拿过笔,更没进行过学前教育,所以好多字都是第一次见到,让他们牢固的记住需要认识的字,真是困难重重,所以我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而徐老师在整节课中识字教学非常扎实,也让我从学到了她识字教学的方法:
1.识字教学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特点
低年级学生最爱听故事,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例如:徐老师在导入课文时以“森林王国要举行比赛…….它们要比什么呢?”这个导入很吸引孩子,也是很好的识字手段,引出“比尾巴”对这三个字进行有效地识记。因为孩子想知道故事的内容,当时的学习兴趣正高。
2.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这可以要求孩子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做起。如:学习《小书包》时,可以利用孩子自己的资源,孩子们的书包里有很多学习用品,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件,说说学习用品的名称及特征,并边看边识字。由于他们有备而来,观察比较细致,介绍时就毫不费力,因此,识字速度也快了。再如:天气原因,孩子们刚好带的有伞,徐老师在教学“伞”这个字时,如果让孩子直接把伞撑开、观察,那么孩子对“伞”一定印象深刻。
3.在生活中识字
联系生活进行识字教学包括两方面的意思:首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比如在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家庭中的电视、电脑等,生活中日用品的名称、标识和产品说明书内容的熟悉中,提高识字水平。其次是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报刊,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总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11月22日上午8:10,我在柳江路小学听了徐丽敏老师讲的《比尾巴》一课。这节课讲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1、认识生字,认识偏旁;2、读好问句的语气;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动物的特点。徐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也把握得很好。
这节课开始创设了一个森林王国举行比赛的情境,引出课题《比尾巴》,开始了生字的认识。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6种小动物,这种方式很有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认识生字环节,抓住了“兔”的斜刀头,“公”的八字头,与八字头相似的人字头,“把”的提手旁,提问学生这些偏旁的字还知道哪些,学生边说,徐老师随即板书在黑板上,对以前学过的字做了归类复习。而在讲“巴”和“把”时,运用加偏旁的方法识字,并预设了“爸”,这里其实老师也可以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给“巴”加偏旁的字,一些学生是可以说出“芭比”“芭蕾”的“芭”,和“好吧”“来吧”的“吧”的,生活中识字也很重要。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因此徐老师没有出示整篇课文让学生朗读,而是出示了带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朗读,并指导读出疑问句的语气,在此老师应多示范,或者指生朗读,并指导评价。在讲“孔雀的尾巴最好看”一句时,对于“最好看”,徐老师提问学生用一个词说一说,而学生们都说不出来,后来徐老师告诉学生了“五颜六色”这个词。我在讲这一课的时候也讲到了这一点,只是后来我又让学生们练习说了“五颜六色的(
这节课徐丽敏老师沉稳、大方的教学风格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新星双语学校
一年级学生好动、坐不住,上课经常会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徐老师在教学中,首先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大赛”的情境,刚开始上课时就创设有趣的情境,把学生带到动物王国来《比尾巴》。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并因这个情境的贯穿始终而使整节课充满童趣。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如果每节课只是单纯地要学生跟着教师读准字音,听教师来分析字形,这样,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识字的兴趣。这堂课上,徐教师通过加一加,讲字理识字,采用找反义词、找同偏旁的字等等多种方法,很自然地把要认识的生字一一落实,又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可谓行之有效。
《比尾巴》一文的呈现是以上下篇、问答形式出现的。徐老师在本节课上也指导了疑问句的读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了感情,在读中了解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我就提一点建议:我觉得在最后拓展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创编儿歌:比如教师问:“你还见过那些动物?”“我们也一起比一比它们的尾巴吧!”再让学生以课文的形式自由的编创儿哥。效果会更好。
综观整堂课,徐老师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何王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