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教学案例及分析

标签:
教育 |
《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教学案例及分析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较准确的进行估算。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分组讨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昨天老师在夜市上买了一条漂亮的丝巾,每条丝巾28元,老师想再买3条,帮老师算一算带100元钱够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生1:28×3=84(元)
生2:
28大约是30元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哪位同学的方法好。
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第二位同学的方法好,理由是:此题只是问够不够,不用实际计算。
师: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乘法估算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评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其实只需要估算一下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然而,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不多,因此,遇到问题时一般都想到准确计算。所以教师要多创设一些需要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地感受用估算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体验,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感受到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用它可以简洁而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明白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各自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新课学习
1、师:现在丫丫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教材例题情境图,
|
学生读题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师:买门票大约需要多少元钱?请同学们试着帮忙算一下吧!
2、小组交流
师: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好吗?一定要说清楚你估算的过程呦!
3、全班交流
生1:把293看作290, 290×5≈1450(元) 约需1450元。
生2:把293看作300, 300×5≈1500(元) 约需1500元。
4.师:计算一下,看实际需要多少元?
5、师:通过实际计算,你觉得上边哪两种估算方法比较好?
生:我觉得把293看作300比较合适,因为实际计算结果是1465元,如果把293看作290,
290×5≈1450(元)
约需1450元
6、师: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所以要估大些。
【教师此时让学生比较两种估算方法,体现了培养学生策略优化意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时,刚开始是着眼于估算出一个结果,并没有认识到要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把问题解决好。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具体情境,在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策略多样化的同时,体验到:估算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估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策略,不能简单地认为估算结果离精确结果越近的方法就越好,只有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估算方法才更合理,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
7、课件出示例2:王大爷种了4个大棚的西红柿,一个大棚的西红柿卖了1052元,大约一共能卖多少元?
鼓励学生独立试算,师巡视,集体交流。
生1:1052≈1000 1000×4≈4000(元)
生2:1052≈1050 1050×4≈4200(元)
8、师 :你觉得上边哪两种估算方法比较好?
9、生:我觉得第一种好,因为西红柿可能在运输中有坏掉的,不可能每个大棚都能卖1052元,应该小估。
10、师:对,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估算方法,有时大估比较有把握,有时小估比较保险。
【教师此时再次让学生比较两种估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具体情境,估算方法也不同,再次体验估算策略多样化】
11、师总结三、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先把三、四位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近似的结果;或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它们个位上的数,再与一位数相乘,口算出结果。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最符合要求的估算方法。
三、全课总结: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估算下面各题
2.练一练第2题,王晓丽每天骑自行车上学,6分钟大约骑多少米?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
五、作业布置
本节练一练第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