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态度
(2022-08-20 00:08:04)
论语述而这一章里,有一则小故事,很有意思。有一个叫陈司败的人,大概是去孔子那里听公开课,在课堂上,他问了孔夫子一个问题,鲁昭公懂礼吗。陈司败的这一问,有点刁钻,象今天新闻发布会上的记者提问,是明知故问,是想看孔子到底会怎么回答。
孔子回答说,懂礼。当时,陈司败也没反驳。等下了课,孔夫子走了以后,却难为起孔子的学生巫马期来,他先对巫马期作了个揖,然后把巫马期叫过去,说,我听说君子不会偏袒,但是孔子难道会偏袒吗
陈司败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这个鲁昭公,娶了吴国国君家族的一个女子做夫人,而吴国和鲁国的国君是同宗,按周礼,同姓不婚。鲁昭公自然知道自己与所娶的吴国女子同姓。按当时的习惯称呼,周王室姓姬,王室出身的女子称王姬,吴国国君家族出身的女子,应该被称为吴姬。但如果这样叫的话,鲁昭公就等于自暴违礼,娶了一个同姓女子为妻。为了掩盖这事,鲁昭公就耍了个花招,换了个方式了称呼这名女子,由习惯的国名加姓氏方式,改成国名加排行,称他所娶的同姓女子为吴孟子。
陈司败把情况仔细说明之后,反问了巫马期一句,如果说鲁昭公这样的人懂礼的话,那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是不懂礼的呢
巫马期被陈司败这一问,估计一时间被问了个哑口无言。别过陈司败之后,转身就跑去老师那里问所以然。
对这件事,以孔子的多见多闻,自然是知道的。当然更加懂得这件事确实是违礼的。但他回答陈司败时,为什么说鲁昭公懂礼呢,这就又要说到另一个问题,孔夫子一直主张,要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在孔夫子那里,这也是礼。孔子做为鲁国人,鲁昭公至少是尊者,所以,孔子觉得自己必须袒护鲁昭公。
不过,孔子的袒护是有底线的,只限于自己不去宣扬罢了,如果有人明确指出来了,事实就是事实,还是要承认的,绝不强词夺理,文过鉓非。所以,孔子从学生那里知道陈司败在背后质疑自己,马上对自己的学生说,我的运气真好!只要有了一点点错误,马上有人给我指出来。
什么是言传身教,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