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汉林公(1)文
伏以时维桂月(2),节过中秋。今以我祖华诞之期,固无以为情也。窃思祖之尊字汉林,即以是为祝。
光腾银汉(3),晨风集北林之山(4);钟舞歌林,天马下半汉之趾(5)。抚品汇(6)而卓彼云汉(7);感祖迹而依彼平林(8)。恭维我祖,德可润身,无异于水晶(9)漾汉(10);从容中道(11),亦同于日照高林。体既漠汉(12)而合成,道亦深林(13)乎正气。仕汉(14)之精英竞秀,满林之槐萼增荣。缵先绪(15)而丕(16)振家声,万顷银汉;教诗书而敦(17)礼乐,东览琼林(18)。数代孙曾,意念水源于河汉;兹逢寿诞,心思遗泽于风林。大汉亦应中流(19),儒林从于上苑(20)。祯(21)祥祯汉,生平之芳躅(22)犹存;有壬有林(23),今日之音容如在。拜首稽首,天汉上应以来尝;日新月新(24),书林旧念而来格。谨祝!
注释
(1)汉林公:即定民公,白石谢氏“定”字辈先祖,始祖祥钦公位下十世。大树园的始建者。其后裔主要聚居地有三处:大树园、塘溪、青烟峡山,现居塘溪和峡山两处后裔,都由大树园搬迁出去。现住大树园的,主要是汉林公后裔中以文公这一支。现居峡山的谢氏族人,全为以文公后代。以文公,汉林公之子,排行第三,大树园的主要扩建者。
(2)桂月:农历八月的别称。
(3)银汉:银河,下文的“云汉”、“天汉”、“大汉”都是指银河。
(4)晨风集北林之山:晨风: 鸟名,即鹯(zhn)鸟。”《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毛传》晨风,鹯也。
(5)天马下半汉之趾:天马:这里指神马,半汉,通泮涣,意为无拘无束。趾:足。语出张衡《东京赋》:“其西则平乐都场,龙雀蟠蜿,天马半汉。”(《水经注疏》卷十六引)应劭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古人以良金铸其象。明帝永平五年,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置上西门外平乐观。所以这句里也隐含有“西”,与上句之“东”对。
唐李善注《文选》“龙雀,飞廉也。天马,铜马也。蟠蜿、半汉,皆形容也。”“皆形容”的意思是:都是用来形容体态的。但后世又有把“半汉”作“半空中”的意思用。
如: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明代姚士麟《见只编》卷上)
(6)抚:抚育,生长。品汇:各类事物。
(7)卓彼云汉:卓:广大,光明。云汉:银河。《诗·大雅·械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毛传》:倬,明貌。《说文·人部》倬,箸(通“著”)大也。
(8)依彼平林:依:树木茂盛的样子。如杨柳依依之“依”。语出《小雅·车舝》二章:“依彼平林,有集维鷮。”毛《传》:“依,茂木貌。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郑《笺》:“平林之木茂,则耿介之鸟往集焉。”
(9)晶:光亮。
(10)漾,满貌。又:漾汉:汉水上游称漾水。《说文》漾,漾水。出 陇西相氐道,东至 武都为 汉。但文中“漾汉”与“高林”相对,“漾”析为“满”似乎更合作者原意。
(11)中道:中庸之道,正道
(12)漠:广阔。汉:银汉
(13)林:盛(详见下面“有壬有林”注析)
(14)仕:做事。此处指做祭祀汉林公这件事。汉:此处实指汉林公。《诗·小雅·四月》六章:“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郑玄《毛诗传笺》:“仕,事也。”陈奂《毛诗传疏》:“仕,事也。”
(15)缵:继承。先绪:先辈的事业。
(16)丕:大
(17)敦:厚,增厚
(18)东览:此指明代诗人张元凯的《东览篇》,诗中有“君不见,东山高卧支许从,挥麈玄言若可终。”之句。琼林:此处形容《东览篇》文辞之优美。
(19)大汉亦应中流:大汉,也是指银河,但此处“汉”又隐指先祖汉林公的在天之灵。
应:顺合。
中流:犹上文之“中道”。《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王先谦 集解:“中流,犹中道。”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银河正处于天上的中央。
(20)儒林从于上苑:儒林:儒家学者。从:依傍。上苑:皇家园林。此句隐含有“学而优则仕”之意,似指后辈读书人要有志于建功立业,以宏大先祖事业。正与前句相对。
(21)祯:吉祥
(22)芳躅:先辈遗迹。
(22)有壬有林:《四修谱》上印成“有主有林”,不知其解,恐是误印。壬:大。林:盛。有壬有林,既为“壬壬林林”。《诗经》常有句式。语出《诗·小雅·宾之初筵》第二章,“百礼既至,有壬有林。”《毛传》:“壬,大。”朱熹《诗集传》:“壬,大。林,盛。”
(23)日新月新:每一天都更新,不间断。《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