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下笔千言,离心万里
1
珍珍生长在农村,读五年级,父母都没什么文化。期未考试时,语文又考砸了,作文得了零分。作文题是《可爱的故乡》,她开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这里很穷……,看了这一句,阅卷老师先是一喜,以为这学生算是开窍了,懂得欲扬先抑了,读了一天千篇一律的套话,总算看到一篇不一样的了,老师满怀期待地读了下去,可是,老师最后失望了,看到最后一个字,也没有他想看到的“扬”,文章从头到尾都是“抑”,没有一个字说“故乡”的好,文章的最后一句是:……所以,妈妈每天都教导我,要好好学习,考上中学再考上大学,离开这鬼地方。
珍珍她妈听说女儿语文又没及格,是作文得了零分,就骂:我说你那小嘴每天说起闲话来就没个停,平时说你一句,你总有十句话在那儿等着,一拿起笔就写不出话来了,一肚子的野话,就是做不来一个正经事……
珍珍回道:谁说我拿起笔就没话写了?我都写了满满一页呢。
珍珍妈问:那为啥得零分?
珍珍:那还不都是听你说的!……
珍珍妈听了珍珍的一通解释,最后明白了根源,就说:说你傻还不服,谁教你把这些话写出去的,那些话都是家里人在家里才说的。你在学校读书,写给老师看的,自然要换个说法,得按你们课本、按老师教的去写啊。
珍珍不服气,说:我们班某同学,她说她相信我们这里会越来越好,甚至比大城市都好,她希望自己一辈子也不离开这里。老师拿这篇文章在班上读,说是给了满分。
珍珍妈听了,就说:怎么样,还是还是会读书的人厉害吧,这叫真本事,你好好学着点,平时说你还不服气,这就是见风识浪,这就叫看人说话,见人解卦!人家喜欢听什么,你就说什么好了,平时在家里,你就拿我们的话当耳边风,叫你往东,你就偏往西,你认为外面是家里,你那点小聪明算个啥,野路子上不了五台山。再不改,等将来考大学时得了零分,你哭都迟了,就老老实实的在这穷山沟里担一辈子的牛屎粪吧!
稍过了一会又说:记住了,刚才这话只是在家里才说的哟,你下次别又犯傻,把它当又写到什么作文里去。
2
小聪也读五年级,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生活在大城市里。有一次考试作文也得了零分。作文题是《快乐的一天》,小聪开头就是一句:我每一天都不快乐。然后就写每天除了上学、补课、做作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件也不能做。
学校通知了下聪的父母,晚饭时,小聪的小聪父亲问:你知道这次作文犯了什么错吗?
小聪:知道!
小聪父亲:知道还这么写,你故意啊?
小聪:你不是每天都教我,要诚实,不能说假话吗?
小聪父亲:你这孩子,这怎么是说假话,什么叫说假话?说假话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骗别人,编造事实。作文是为了训练你的写作能力,你的应变能力。我告诉你,写作文其实不难。先审题,再立意,然后选择、组织材料。
小聪父亲说着说着,似乎来了兴趣,好象久有所思,正好一吐为快,就滔滔不绝起来:”然后才是谋篇布局,说简单点吧,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哪些实写,哪些虚写,哪些正写,哪些反写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
小聪爸说得兴起,就忘乎所以,无意间看了儿子一眼,看到的却是一脸索然。如一盆冷水泼来,才及时打住,话锋一转:”当然,我说的这些,大部分你现在还不可能做到。听好了,你就给我记住一点,作文时,一定不能走题,至于材料,如果一时之间,心里实在想不起什么具体的东西,你得发挥你的想象力,可参考你学过的范文,听过的故事,甚至是……甚至是看过的电视,进行合理的虚构。总之,最要紧的你写的文章要合了命题者的意,再加上语句通顺,卷面整洁,就有得高分的希望。
小聪在一旁小声嘀咕:你都快把我说晕了。你不是不让我看电视吗?
小聪父亲:我说那么多,你大概只把“电视”两个字听进去了。跟我装,你敢说你没看电视?
小聪想了会,说:那还不是撒谎骗人。
小聪父亲一时不知怎么说服儿子,就说:那叫艺术创作。
小聪顺口就回:不老听你说电视里尽是胡编滥造,一点艺术性也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