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的主要原因分析
标签:
混凝土路面破损原因 |
分类: 知识贴 |
(1)裂缝
http://s3/mw690/005Nnbrkzy7gAJBy8r852&690
包括纵向、横向、斜向和交叉裂缝。纵、横、斜向裂缝的损坏特征是指通底的裂缝,将板块分割为两块或三块,初期可能未贯通板面,但终将发展为贯通板面;交叉裂缝是裂缝相互交互,将板块分割为三块以上(又称破碎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
1)重复载荷应力、翘曲应力及收缩应力的等综合作用。
2)水的侵入及过大的竖向位移的重复作用,使基础收到侵蚀产生脱空。
3)土基和基层强度不够,基础较弱,或冬季施工中冻土大块过多。
4)接缝拉开后,丧失传荷能力,在板的周围产生过大的载荷应力。
5)水泥质量差、不稳定;粗细集料质量差;搅拌不匀或部分水泥混凝土未搅拌到。
6)施工操作不当,养生不好,养护时间不足。
(2)板角断裂
http://s3/mw690/005Nnbrkzy7gAJCPZU6b2&690
板角断裂是一条垂直通底且与板角两边接缝相交的裂缝。其损坏原因通常是由于板角处受连续载荷作用,基础支撑强度不足和翘曲应力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
(3)供起
http://s5/mw690/005Nnbrkzy7gAJDZznK34&690
供起是指横缝两侧的板体发生明显抬高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缝被硬物阻塞,或胀缝设置不当,使板受热时不能自由伸缩。
(4)表面裂纹及层状剥落
表面裂纹是指浅而细或发丝状的网状裂纹,仅发生在路面表层。在车辆载荷的作用下会发展为深度6-12mm的表层层状剥落。其产生的原因是水灰比过大、过度抹面、养护不及时、用盐化冰雪、冻融循环和集料质量低劣、水泥中的碱(氧化钠及氧化钾)与集料中的某些特定矿物质发生碱硅反应等。
(5)坑洞
http://s3/mw690/005Nnbrkzy7gAJF3wCma2&690
坑洞就是指路面板表面呈现孔洞状的破损现象,其直径一般为25-100mm,深度为10-50mm。其主要原因是:施工质量或混凝土材料中夹带朽木、纸张和泥等物;某些车辆的金属硬轮或掉落硬物的撞击。
(6)唧泥
http://s13/mw690/005Nnbrkzy7gAJGpbQM2c&690
唧泥是指水泥路面上车辆通过时基层细料和水一起从板接缝处挤出,逐渐是基础失去支撑能力,在各种轻、重载荷的交替和反复作用下,最终将会产生断裂板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填缝料损坏、雨水下渗、路面排水不良等。
(7)错台
http://s14/mw690/005Nnbrkzy7gAJHwNNbbd&690
错台是指水泥路面的接缝处相邻面板的垂直高度差。产生错台的主要原因是:
1)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辆载荷的作用下,造成接缝处板块不均匀地往下沉。
2)在春夏秋冬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作用下,是水泥混凝土板在接缝处产生翘曲现象。
3)施工中操作不良,如横缝处未设置传力杆;如基础强度不够及材料质量不好等。
(8)边、角剥落
http://s5/mw690/005Nnbrkzy7gAJIrdpa94&690
边、角剥落是指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两侧各600mm宽度内或板角150mm范围内的破碎。主要原因是:
1)在路面的接缝处落入坚硬的杂物,如砾石、三角碎石等,板在膨胀时产生了超应力,造成边缘被硬物挤碎。
2)水泥路面在重交通载荷的重复作用下,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低。
3)施工操作不当或传力杆设计不妥。
(9)接缝材料破碎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材料分为纵缝好横缝。横缝又分为胀缝(真缝)和缩缝(假缝),胀缝在使用中随气温而变化,气温上升时填缝料会被挤出;当气温下降时,填缝料不能恢复,使缝中形成空隙,泥、砂、石屑等杂物侵入,成为再次胀伸时的障碍,且雨雪水亦能沿此空隙渗入,损坏基层和垫层,造成路面板接缝处的变形和破损。缩缝的变化比较小,但经过若干次收缩,能把假缝折断成真缝。填缝料自身老化形成的破损类似于胀缝。施工养护不规范,切缝、清缝不及时或没有达到规定的深度,也是造成接缝破损的原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