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的前世与今生
(2022-09-27 10:00:51)
标签:
散文 |
杂草的前世与今生
乡间的杂草多是与地里的庄稼相对而言的,地里是长庄稼的,庄稼以外的所有植物都叫杂草。地是人们开垦出来的,除过必要的平整,最多的活儿是拣除杂草,连同它的叶啊根啊一起除掉,才算是地,才可以种庄稼。我亲眼目睹过一位老农在一片荒坡刨出一块地来:先是用铁锨一点一点翻起草皮,垒在坡底,然后将所有翻起的草皮一一拍碎,拣出草根。这是考验人耐心的工作,杂草经年累月的把各种根系在约20公分的土皮内盘根错节,以至于每翻一铁锨土都要蹲下来清理半天,不过,等到十天之后我再一次经过的时候,这块坡地已初见端倪,新翻的黄土被细细平整过,没有一丝杂草,从坡根到坡底,已成一个平面,那些翻拣出来的杂草被晾晒在地埂上,叶子干枯,根部发黑,无可奈何地耷拉在地上,早已失去了生命的迹象。
地里的杂草被清除,庄稼才能长得壮实,才能有收获。不过,杂草显然不甘心被清除的命运,它们一次次侵入庄稼地,获取地里的肥料营养。乡村的农作物种植史,实际就是与杂草的斗争史。一遍遍清除,又一次次侵入。从地埂边上,从地边的荒草坡上,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杂草考验人的耐心,也在时时觊觎地里的肥沃的土壤,如果一块地被主人荒废了,不多时日,杂草便乘机占领,他们的茂密程度,远比庄稼要强得多。一块地,如果不及时清除杂草,就会发现,庄稼伴随杂草生长,如果再视而不见,杂草就会盖过庄稼,到那时,清理杂草就和重新开垦一块荒地的劳动强度差不了多少。
我曾料理过一块地,八几年包产到户时分地,一块长长的地边挂着一小块地,约2分多,那是生产队为了积肥,临时开出来的一个荒草坡,由于有积肥的底子,杂草格外茂盛,以至于我无法下手。我蹲在地边,瞅着那些杂草,它们一点也不忌惮我的介入,微风吹过,摇曳的叶子倒来倒去,像是在挑衅我的意志力。我先找了一处杂草比较稀疏的边缘,用铁锨挖开一个口子,拣除白色的根,把它们晾晒到地边,慢慢地逐渐扩大战果,向更茂密的中间进发,杂草的根系虽发达,但经年累月的生长,已经互相缠绕在一起了,打开一处缺口,掰开它的根系,一切都迎刃而解。我足足用了三天才将这一小块地的杂草挖干净,新翻的泛着黄色微墒的土,抓一把在手中,不由人心中喜悦,仿佛已经看到来年长出绿油油的庄稼。
种地是细成活儿,如果是种麦子,断不可留一根杂草,先翻地,在伏天翻地,能最有效地杀死杂草,一般要翻两遍,再把地埂边的杂草细细挖一遍。有经验的老农,一般在雨后翻地埂,彻底除掉杂草,然后用拣除干净的湿湿的土重新培起地埂,用铁锨光亮平整的反面细细拍过,这样培出来的地埂又硬又光,杂草是无法在短期内重新侵入的。翻地、积肥,然后在立冬之前种下麦子,来年开春,麦苗返青,田地里漏掉的少数杂草再细细除一遍,剩下的就交给老天了,如果天不假时,普降春雨,“麦出三月雨”,等到端午,麦子齐刷刷的,一看就是好收成。有时候为了倒茬,一块地在庄稼人的计划中应该种上秋作物,比如洋芋,虽然是一茬庄稼,但如果管理不及时,就又给杂草以可乘之机,洋芋苗之间有空隙,是为了让洋芋发达的根系充分生长,结下更粗大的果实,杂草的种子随着风或其他途径侵入地里,在一株株洋芋之间安营扎寨,它把根深深扎入洋芋的根系中,寄生在洋芋上,汲取洋芋根部的营养,长成壮硕的枝干,又趁人不备,抓紧开花结果,把它的种子遍洒于地里,潜伏起来,来年再图发展。有一年收洋芋,我亲眼见到冰草(杂草的一种)犹如芦根样发达的根系穿过了洋芋的块根,要用很大劲才能把它抽出来。往往是洋芋刚收完,洋芋蔓子还在地埂边堆着,就急急忙忙平整土地,积肥下种,来不及处理杂草带来的影响,包括细细翻开土壤,挑出杂草的细根等等,只好等开年了再细细除草。这就给杂草以机会,它精心部下的潜伏在地里的种子,静等发芽的机会。所以有经验的老农,往往不急于下种,趁着时日多,再细细耕一遍,拣除杂草,待开春后再耕一遍,把潜伏在地里的杂草一一拣除掉,然后积肥,下种,即使有漏掉的杂草,也会暴露在田地里,用小铲子一下就除掉了。
杂草虽惹人恼,但只要不是长在田地里,也不是一无用处。乡间饲养的各类牲口,都喜食杂草,庄稼人伺候牲口唯一的办法就是到地头、山沟、山坡等杂草丰茂的地方割草,青草长膘,操心喂养几个月,到耕地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