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IRLS国际小学生阅读素养评估解读

(2014-11-02 12:33:44)
分类: PIRLS阅读测试

 

 

国际小学生阅读素养评估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董蓓菲

国际小学生阅读素养评估创始于2001年,每5年进行一次,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针对9岁儿童(小学四年级)阅读素养的跨国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该项研究全称为国际阅读能力发展研究(简称PIRLS),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简称IEA主办的一项全球性阅读素养测试。旨在通过国际间的比较找出造成学生阅读素养差异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因素,从而进一步为各国改善自身的母语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指标和数据。2001年全球共有3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此项研究,2006年则增至45个。在2006年的评估中,俄罗斯、香港、加拿大、新加坡荣获评估成绩前四名。

 一、评估概述

(一)概念界定

PIRLS对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估侧重理解因素,并吸纳相关学界研究成果,提出如下的概念。

1.阅读功能

PIRLS界定阅读功能为:信息类阅读旨在搜寻、获取、应用信息,以应付或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文艺类阅读旨在享受阅读乐趣,丰富生活经验。因此,PIRLS评估试卷也相应采用两种体裁的文章,一类是信息类(informative)文章,就是我们常说的说明文、实用文;另一类为文艺类(literacy),如小说、诗歌。文艺类体裁以故事叙述为主。

2.阅读能力

PIRLS认为,阅读能力就是学生能理解并运用书面语言能力,从所读的各类文章中建构意义。学生能通过阅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和享受阅读的乐趣。

3.阅读能力架构

PIRLS将阅读能力分为四个层次:获取信息、直接推论、诠释并整合观点、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四个层次的难度水平是依次递增的。

在试卷中,具体表现为:

   1)获取信息

    要求学生能找出文中明确传递的信息,如:找出与阅读目标有关的信息、 找出特定观点、搜寻字词或句子的定义、指出故事的场景(例如时间、地点)、找到文中明确表述的主题句或主旨

2)直接推论

要求学生联系文中两个以上的信息做出推测。如:推论事件引发的另一事件; 在一串论点后,归纳出重点;找出代词与主词的关系;归纳文章的主旨;描述人物间的关系。

3)诠释并整合观点

要求学生提取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文中未直接表达的信息,能够做到:分辨文章整体信息或主题;考虑文中人物可选择的其他行动;比较及对照文章信息; 推测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或气氛;诠释文中信息在现实生活的适用性。

4)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

要求学生批判性思考文中信息。如:评估文章所描述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揣测作者如何构思出乎意料的结局;评判文章信息的完整性;找出作者的观点。

    显然,一般四年级学生能达到获取信息和直接推论的水平,而诠释并整合观点,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则需要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建构自己对文章深层的理解。

(二)评估设计

    PIRLS评估由阅读理解测验及问卷两部份组成。阅读理解测验要求学生在80分钟内阅读两篇篇幅为800-1000字的文章并完成文后约12道试题。所提供的文章分属两种文体:故事与说明文。问卷共有五种,分别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课程问卷。五种问卷旨在了解基本人口资料、学生阅读态度、学生的阅读环境包括家中教育资源、父母阅读习惯、教师阅读教学、学校阅读教育政策、整体阅读课程安排等。

    这样的设计,旨在使参与国家可以看到各国阅读教育全貌,以比对自己国家在阅读教育政策、课程改革或是教学改进上的举措,并以资借鉴。若一个国家连续参与PIRLS评比,通过累积的评估数据也可以了解因教学或政策改变,导致该国学生阅读素养改变的趋势,以及造成改变的可能原因。

    1.学校问卷

    学校问卷由各参与学校的校长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参与学校的学生特点、学校语文和阅读课程、教学状况、学校资源等。此外,还会调查学校和学生家庭的关系、学校的资源以及学校风气等数据。

    2.教师问卷

    教师问卷由中接受测试班级的语文老师填写。问卷内容包括接受测试学生的资料,如班别人数、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方面的困难等;此外还会调查老师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法、回家作业内容、评核学生的方法等;也会调查学校对教师教学的支持、教师的阅读习惯、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关系等资料。

    3.家长问卷

    家长问卷由接受测试的学生父母,或监护人填写,也可由父母双方或多个监护人共同完成。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学生的学前学习情况、学生就读学校的情况、家长的阅读习惯和学生的家庭环境资料。

    4.学生问卷

学生问卷内容包括测试学生的资料,学生课外的学习情况、阅读习惯、生活状况(如多久到图书馆一次、每天看多长时间的电视),及学生家庭环境等。问卷亦会调查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学生的学习语言、学生就读学校的阅读风气、学生对学校看法和学校使用计算机的情况等数据。

5.课程问卷

由各国/地区主持PIRLS 的研究者填写。课程问卷内容包括国家规范的阅读课程,如阅读目标、能力导向、阅读教学时间以及阅读师资培育等。

上述五种问卷有一些题目是交叉呈现的,如儿童和父母都需估计家中藏书、儿童和老师都填写阅读教学活动,校长和老师都被问及教师对教学的满意度等。以此比对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的看法。

 

    二、评估样例

PIRLS评估一般选用两类文体,下面是故事类文体样卷。

 

Henning Mankell

Sofia来到Totio的小屋时,Totio已经从床上起来了,他正坐在屋外缝纫机旁的木椅上。Sofia心里很不踏实,他会不会改变主意呢?

SofiaTotio走过来,Totio向她点了点头,在木椅子上腾出了点地方,让她能够坐下来。他们都没说话。Sofia看着Totio,他好像陷入了沉思。缝纫机上盖着棕色的木盖子。Fernanda的鼾声从屋子里传出来。

“生活总要变的,”Totio突然说,“你知道,它总会发生的,但无论如何,它还是会让你很惊讶。”他走到桌子边,掀起了缝纫机上的木盖子,用手抚摸着缝纫机光亮的表面。

“在过去的三十五年里我一直使用这部机器,”他说,“我不知道从这针上穿过了多少线,也不知道有多少线被缝在了裤子、衣服和帽子上。”

    Sofia能听出Totio很悲伤。她想,人变老之后不能再工作一定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

Totio弯腰捡起椅子下的一样东西,把它交给Sofia,那是一块由白色硬纸板做的招牌,上面写着“Sofia Alface裁缝店”。

Sofia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得很厉害。她开心地笑了,那是真的了,明天,她将接管缝纫机和这间小屋。

“记住,顾客满意了便会再来,”Totio说,“不满意的顾客只会来一次,不会再来光顾。明天你来的时候,这个招牌将会挂在那里,早晨,我的招牌将会消失,而且Fernanda和我也会离开。小屋是你的了,还有这缝纫机,以及所有的顾客。”

“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学。”Sofia说。

“对我来说也是如此。”Totio回答,“你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总要不断去了解。”

屋里传来的打鼾声停止了,Fernanda走了出来。

“我想你应该知道这是Fernanda的主意,”Totio说,“当我觉得眼睛看不见东西的时候,我说我应该卖掉缝纫机了。但是Fernanda认为,让你来做裁缝,偶尔给我们些钱会更好些。”

Fernanda坐在了长椅上。Sofia被夹在了FernandaTotio之间。

“缝纫机是用来做衣服的,”Fernanda说,“你不应该卖掉它。”

“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感谢你们。”Sofia温和地说。

“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做衣服。” Fernanda说。

SofiaTotioFernanda的屋子里待了一整天,帮助他们收拾东西。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要离开这里了。他们要旅行很多天, 回到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遥远的Mueda

这一天,村庄的很多人都来和他们道别。Totio一直在说Sofia是一个如何出色的裁缝。他告诉他们,有东西需要缝缝补补时,就来找Sofia

将近傍晚时,他们彼此祝福,相互话别。Pernanda轻轻拍了拍Sofia的脸颊。Totio用他满是皱纹但很有力的手和Sofia的手握了很久。

Sofia刚一往回走便觉得自己会非常想念TotioFernanda。她也知道,当她每一次打开褐色的木盖子使用那静静守候的缝纫机时,都会想起他们。

《裁 缝》阅读测试题

问题 (选择题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1.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A)Sofia家的房子里

(B)在一个叫Mueda的城镇里

(C)在裁缝的小屋外面

(D)在一家裁缝商店里

2.在故事开始时,为什么Totio会陷入沉思?

(A)他正在想他生活中的改变

(B)他很高兴离开村庄

 (C)他厌倦了为别人做衣服

(D)他正在想卖掉缝纫机

3.为什么Sofia担心Totio会改变他的想法?

(A)要成为一个新裁缝,她还有些紧张

(B)她不想住在小屋里

(C)她想让Totio留下

(D)她盼着能接管Totio的工作

4Totio搬走后,他的生活将会有什么不同?

(A)他将住在附近的一个小屋里

(B)他在Mueda将会有一个新的工作

(C)他将会住在他以前从没住过的地方

(D)他不会再做裁缝

5Totio为了让人们知道Sofia是新裁缝,他是怎么做的?

(A)给她缝纫机

(B)给缝纫商店换了一个招牌

(C)告诉人们好好对待她

(D)告诉在Mueda的每个人

6.为什么Totio想卖掉缝纫机?

(A)他不再喜欢缝纫

(B)Fernanda认为那是一个好主意

(C)他眼睛看不清楚了

(D)他的顾客会更喜欢Sofia

7Fernanda是如何帮助Sofia?

(A)她和TotioSofia一起坐在长椅子上

(B)她告诉TotioSofia应该成为新的裁缝

(C)她帮助Sofia收拾了东西

(D)她在小屋里睡觉,SofiaTotio便可以说话

8.为什么Totio要告诉Sofia要好好为顾客服务?

 

 

195510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10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9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阅读测试题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钱学森为什么出国留学?      

A.为了享受到优厚的生活条件

B.作好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C.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D.他想成为一个地位高的人

2.新中国诞生后的中秋夜,钱学森和中国留学生们谈论了什么?(   

A.探讨空气动力学知识

B.探讨在美国的人生发展

C.探讨祖国的美好前景、倾诉思乡情怀、表达报国心愿

D.探讨各自的学业或生活

3.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回到“很穷”的祖国,为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钱学森的两段话,你听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应放在那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第一小节中,钱学森希望脚下的是火箭舱壁说明了什么?(

A他是研究火箭的专家,他喜欢火箭,表达他欢快的心情。

B火箭的速度是飞快的,反映了他想早日回到祖国的急切心情。

C火箭很有气势,烘托当时场面的壮观。

7.读了美国将军的话,你知道了什么?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8.为表现钱学森的品质,课文中写了他哪些事例?请概括地写下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