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油气产业简介及发展思路
(2015-12-21 10:40:00)
标签:
菲律宾油气马拉帕亚项目菲律宾石油工业深水天然气 |
分类: 市场动态 |
石油产业
菲律宾石油的证实储量为1.52亿桶,原油日产量在2001年仅为1000桶,2002年约为2.4万桶,到2003年已达2.5万桶。菲律宾原油产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对马拉帕亚(Malampaya)深水区域含气构造下部油藏的开发。尽管如此,与2003年度全国石油的日均消耗量33.8万桶相比,菲律宾仍有31.2万桶的净进口量。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致使菲律宾经济发展极易受到国际油价上涨后所带来的冲击。尽管经济开始增长,由于马拉帕亚气田的开发使燃油电厂向燃气电厂转化后对石油依赖程度降低,菲律宾的石油消费量已开始保持相对稳定状况。
尽管目前所拥有的证实石油储量还很少,菲律宾近几年在国内和国外的石油勘探活动中,已经掀起了几度热潮。2001年10月,在马拉帕亚气田的下部,获得了约8500万桶石油储量。壳牌菲律宾勘探公司(SPEX)已经表示将投入20亿美元,与现有合资伙伴德士古菲律宾公司和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PNOC)联合进行马拉帕亚油气田的综合上游项目。
此外,Nido石油公司、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勘探公司、Trans—Asia石油公司、Unocal公司和Philodril公司在马拉帕亚盆地已经启动了六项勘探计划。然而由于壳牌与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在马拉帕亚附近地区所获得的发现不甚理想,两公司已在2004年6月宣布退出对该地区的开发。目前菲律宾政府正在寻求对开发该地区感兴趣的其他公司,还没有达成有关协议。Unocal公司对菲律宾苏禄海域已经开始进行地震勘探工作,由于地震勘探的初步结果有中等规模油藏显示,Unocal公司已计划投入1400万美元对该地区进行勘探。
石油炼制及下游产业
菲律宾石油工业的下游部分主要由Petron公司、壳牌菲律宾分公司、Caltex菲律宾公司3大公司主导。Petron公司是菲律宾最大的石油炼制和销售公司,1994年完全并入国有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PNOC),目前菲律宾政府与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Aramco)分别拥有Petron公司的40%股份,其余的20%股份为有价证券和团体投资者拥有,Petron公司是三家主导下游公司中惟一的公开上市公司。Petron公司所属的Limay,Bataan炼厂,原油日处理能力为18万桶。到2004年中期,Petron公司的市场占有份额约为40%。
Caltex菲律宾公司,是Caltex公司与德士古—雪佛龙公司新加坡合资公司的分公司,拥有日处理能力8.65万桶的八打雁(Batangas)炼厂,2个进口终端和遍布菲律宾全国的一千多个零售汽油加油站,公司在2003年曾表示欲关闭炼厂而2005年后转为开始经营石油进口终端。壳牌菲律宾分公司所属的Tabangao炼厂日处理能力为15.3万桶,是菲律宾国内最大的国外投资项目之一,拥有约1000个Shell汽油加油站。在总体上,菲律宾国内尚留有20%幅度的石油炼制能力余额,目前还不需增建新的炼厂设施。
菲律宾自1998年对石油市场放开后,这一成效随即在工业领域中显现出来。包括TotalfinaElf、FlyingV、SeaOil菲律宾公司,Eastern石油公司,Trans—A鄄sia能源公司和UnioilPetroleum菲律宾公司等62家新公司纷纷以强劲的态势在菲律宾的能源领域投资,已建起了几百个新的零售站点。
尽管菲律宾的石油市场仍由最初的3家公司主导,后参与公司的发展状况已不容忽视,市场占有率已经稳定地从2000年的10%上升到2004年中期的20%,由新公司联合成立了“菲律宾新伙伴石油协会(NPPAP)”,并在全国零售燃料油的价格上实施极力压低的方略,由此,菲律宾享有亚洲石油非出口国中最低的燃料油价格。然而,与石油市场放开和全球高位油价密切关联的国内油价波动,已令菲律宾国内的消费者们深感不快。尽管公众一再要求对油价统一管理,由于1999年12月最高法院通过了其合法性,菲律宾政府仍然继续保持对国内石油市场采取放开的政策。
天然气产业
菲律宾拥有3.8万亿立方英尺的证实天然气储量,但是直到2001年晚期才达到规模化开发生产。由于过去对天然气开发程度较低,菲律宾政府已决定优先发展天然气产业,特别是在燃气发电方面,以努力降低进口石油的支出。目前菲律宾天然气的日产量和消费总量约为706亿立方英尺。
菲律宾能够确立优先发展天然气产业,主要受益于马拉帕亚海上气田的发现。马拉帕亚气田位于南海巴拉望岛(Palawan)北部,预计拥有2.6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可采储量。开发马拉帕亚气田是菲律宾历史上最大的天然气开发计划,也是菲律宾国内已有的最大外资项目之一。马拉帕亚项目,是一项集深水天然气开发、燃气发电的综合项目,总投资额45亿美元,壳牌菲律宾勘探公司(SPEX)作为作业者与德士古公司(Texaco)各占有45%的股份,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PNOC)拥有其余10%股份。马拉帕亚气田的输气方案是通过一条504公里的管线,将该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八打雁的3个燃气电厂。这条输气管线的一半水深超过600英尺,因此成为世界最长的深水管线之一。2001年10月16日,伴随着管线水下部分的铺设完成和3座电厂(由英国天然气公司与菲律宾第一天然气公司组建而成的SanRita公司经营)发电的成功,标志着马拉帕亚项目的正式启动。根据菲律宾政府的估计,马拉帕亚气田的天然气最终将可以向3座电厂提供20年的燃气供应,带来2700兆瓦的电力输出,由此为菲律宾节约2600万桶燃料油。此外,英国天然气公司与菲律宾第一天然气公司在2003年已将位于SanLorenzo的另一座电站改建为燃气电站。
除了马拉帕亚海上气田外,菲律宾天然气的勘探工作在其他地区也在继续进行,但还尚未取得重要发现。位于Tukankuden和Cotabato盆地的气田和位于Victoria的Tarlac气田,由于安全方面和渗透水方面的原因,都已在2001年被一并封闭。
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壳牌公司、文莱Mashor集团、第一天然气公司和Sumitomo公司已在考虑联合投资,延伸铺设八打雁至马尼拉的管线Bat—Man管线。该管线将可满足其他燃气电厂、工业部门和商业领域对天然气的需求。这个项目资金方面的谈判尚在进行,招标工作已在2004年开始,项目有望在2005年启动,到2007年开始运营。
菲律宾政府正在为新兴的天然气产业筹划一项政策纲领,以使政府预期的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施,总体思路是对国内天然气开发予以鼓励,同时准许进口天然气参与竞争。大量供应到市场的天然气将通过市场确定价格,供应到垄断市场和小规模消费者的价格将被有系统地管理。有报道说菲律宾政府正在考虑将国家石油公司一半的股份向外部投资者出售,菲律宾方面与韩国天然气公司(Kogas)就此进行了有关商谈。
作为天然气资源供应的潜在主导形式—液化天然气(LNG),已开始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已经考虑在巴坦(Bataan)建立一个液化天然气再气化终端,以供应马尼拉地区的天然气需求。一项通过BP公司在印度尼西亚东固(Tangguh)液化天然气项目向菲律宾进口天然气的意向书已经签署。
以天然气作为马尼拉地区交通运输燃料的先导性方案于2004年中期开始实施,到2004年年底已有几家公共汽车公司开始以压缩天然气(CNG)作为车辆燃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