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霍姆林斯基的《“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2015-01-26 15:19:40)
标签:

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第58条中形象地指出,带儿童到自然界去“旅行”,其实质是一种“思维课”。他用具体、生动、翔实的案例,论述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特点。

他通过观察发现,学龄前儿童具有敏锐而牢固的记忆力,他们能够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的、富于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并把它们很深地保持在记忆里。也就是说,具体形象性是学龄前儿童的思维特点。不符合学龄前儿童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将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学习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分析指出,为什么有着鲜明生动的想象力、敏锐的记忆力,对周围世界的现象有着敏感的情感反应的儿童,在进了学校的两三年以后,就怎么也记不住语法规则,弄不懂9乘以6等于多少了呢?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儿童掌握知识的过程,脱离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我们要尽量把周围现实的画面印入儿童的意识里去,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让他们在观察周围世界的时候确定各种现象的原因和后果,比较各种事物的质和特征。为了不把儿童的头脑变成知识的储存所,变成各种真理、规则和公式的堆栈,就必须教给他思考,让儿童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环境(周围世界)中学习思考、识记和推理。

他同时又指出,过分强调直观性,是把儿童思维的个别方面绝对化,把知识活动局限于感觉的范围。不应当把“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思维的”这一特点偶像化。不要因为儿童的这一思维特点而得出结论说,不应当教给儿童进行抽象思维,而应在强调直观性的重要性和自然界在智育中的重大作用的同时,也把这些因素看作是发展抽象思维和进行目的明确的教学的手段,这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的上述观点与建议,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