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本单元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学生在学这个内容之前,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由于这种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学生容易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原型,因而也比较容易体会到探索规律的乐趣和成功感。
我这节课的教学是“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其主要目标是1、学会通过线段图来分析理解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理解“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式。2、建立“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成功之处:
1.放手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注重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
2.全班交流汇报,共同总结规律,建构“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的模型。应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不足之处:1.虽然向学生点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但并没有引领学生体会何为“数”,何为“形”。
2.教学流程的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认知的规律。开始的设计应从植树导入,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根源,然后可以推广到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等,它们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