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工作室,师傅为我们精心挑选了五十本书。五十本书,三年读完,一年读17本,一个月至少得读一本书。天哪,当时感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有点质疑自己能否做到。在平时的工作中,读书已经被生活琐事所代替,再也没有上学时那样的心境。工作十五年,读了几本书,屈指可数。拿到《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这本书,厚厚的,沉甸甸的。初读,晦涩,急躁,经过一个多月的仔细阅读,反反复复的阅读,心沉静下来,能够反思教学有所领悟,颇有一些心得。
王荣生的《语文教学重构》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真正走进语文教学的大门。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怎么教。看似简单的问题,值得深思。曾经为自己的教学成绩骄傲,曾经为自己的一摞证书自豪,教了15年的书,反思语文课堂,我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呢?扪心自问,是在误人子弟还是得过且过?也许没那么严重,可是自己却又说不出一二。读完这本书,似乎感觉自己又不会教学了。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它既包括对既定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堂实施中对既定课程内容的改造,还包括教师乃至学生在教学中所产生的课程内容;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既定教材内容的‘重构’——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等,还包括其他途径的种种材料的呈现。”而我的课堂把课文当做“教学内容”,这是错误的,也与教学实际不符。课堂面面俱到,从内容到形式,包括字词的读音解释,作家作品常识介绍,段落大意概括,文章结构分析,重要语句品味等。这些教完了,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程式化的教学,随心所欲预设的教学内容,这些都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
曾经观摩优秀教师出色的授课,可只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表面地模仿。换句话说只是明白“怎么教”,忙活了半天却还是不清楚“教什么”,不能在本根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生这个环节上加以把握,寻根溯源。所以读完这本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我认为是选择创生的语文教学内容如何达成新目标的问题。 王荣生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形态,“教”的部分“包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去选择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应该根据新目标,根据学情对教学内容选择和创生,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重构的同时我们除了关注我们要教什么更应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
这本书虽然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了理论层面的理解,但是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例如:语文知识的纳新体现在哪些方面,依据是什么?如何评价是否达成新目标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该如何细化?单元整体教学,整本书阅读,定篇教学,单元样章如何操作?虽然有了一些理论层面的理解,但是如何运用于教学,将是我努力地方向。
在这本书的阅读中,我深深体会到思考的重要性,在阅读中进步,在阅读中提升,“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功夫用在哪里,唯有读书。读书丰富头脑,读书引领方向。端正态度, 积极努力,也许在工作室我不是优秀的,但是我愿意紧跟步伐,挑战自我;自我定位,实现规划,也许工作室的优秀老师会长成参天大树,但是我愿意经历风雨,见证自我。工作在农村的教师课堂改革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我坚信,八年级新学期,我的课堂将会是全新的,虽然只是刚刚起步,但是我愿意走在路上,边走边摸索边思考,一路前行,无怨无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