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黄榆岭
标签:
邢台古长城黄榆岭纪实 |
黄榆岭多年以前是去过的,再上黄榆岭主要还是对古长城关口的偏爱。想到在那崇山峻岭、密林荒草中残留的几百年前的关口、城墙和烽火台,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前几天在网上看到内丘的鹤度岭关近期做了修缮,看着修缮后整齐的城墙,总觉得缺少了古长城几百年的沧桑感,反而没了原来的味道。所以,更有必要在这些关口被“破坏”前多走走看看,留下些原始的记忆。

第一次去黄榆岭,听村子老乡说有两条上山路线,穿村子向南方向通向黄榆岭,西北方向通姑子岩,并且姑子岩景致更多些,遂选择了姑子岩,也就是山西的龙口景区。几年过去了,后来又走访了鹤度岭、马岭关、支锅岭等关口,越发为没到黄榆岭关感到遗憾。没合适的游伴,选了一个周末独自出发了。
通往云梦山、书山、黄榆岭方向是同一条路,这条路走了多次。即将进入营里村前经过一个景区入口,相比几年前来又有新的变化。在原来城垛口的基础上,向左修筑了城墙和烽火台,沿山势蜿蜒走高,一直通到左侧山体,较之以前更壮观了些。村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见一老乡询问核实了一下,穿过村子开始上山了。


穿出村子后,道路变成石铺路,开始因为两边还有玉米田、核桃树等农作物,也是村民下田耕作走的路,所以路也还明显宽阔些,从那一块块磨得圆滑的石头看,已有不少年头,这就应该是通往山西的“茶马古道”了。一簇簇杂草夹在石缝中,也显出平时行走的人并不多。渐渐两侧农作物消失了,路也渐渐变窄,最后成了掩映在杂草中的羊场小道。


往前行会有一圆形水池,旁边有几间榻顶的房屋断垣,小路在这里断断续续,引入沟里,沟里大大小小的石块,让人行走艰难。越走越觉得不对路,返回时在左侧寻到一条小径,隐在杂草中沿山而上。走下去时宽时窄,断定这才是上山之路。这路看来行走的人真得很少,有的地方一人多高的荆棘几乎把路盖住,人要弯腰从下钻过去,有的地方又较宽,脚下圆滑石块铺就的小路显然是原来的古道。
一个人在林间边走边歇,总也看不到头,返回又于心不甘,穿行了不知多远多高,猛然抬头前面出现了一堵坍塌墙体。心中大喜,总算到达目的地了。这堵墙不高也不长,坍塌的石块散落在杂草中,一块较大方形石头上有一凹槽,似是碑座,显然不是要找的黄榆岭关口。网上有网友介绍说是原来的关帝庙,是否得到考证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有了人为建筑,想必关口就在附近,继续前行,又是一段清晰的石铺古道,转了几个弯,道路又变得狭窄,并且延伸到又高又密的小树林中。往上看即使最近的山顶也还好高。山高林密,一个人毛也不见,不知道前方还有多远,一个人实在没有勇气再钻来钻去,抬头看看高处的山顶,远处看看脚下的营里村,只好无奈回返了。



第二次黄榆岭之行就这样无功而返,但心中仍有不甘,但愿不久能寻得旅伴,再登黄榆岭,这应该就叫“不到关口非好汉”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