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安石变法》教学反思
(2014-12-31 09:45:2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王安石变法》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我们不断探究的课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握“新”这个关键点,在我看来,“新”并不仅仅指教材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创新”,新教材是个平台,并不是讲义,因此在平时备课过程中,我力求跳出教材的框框,把教材当作一份资料,然后将其体现的内容重新整合排列,包括教材的讲解顺序,教材的知识结构安排等都不能受教材的约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工作量却是很大的,并非一日之功。下面谈谈在备本节课以及讲课过程中我自己的一些反思。
一、成功之处
理清结构,构建网络,清晰掌握,点拨方法,我将课本内容整理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结果及原因”、“变法的评价”四目知识。这样处理有两个好处。第一,优化了课堂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条理分明。第二,在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但又不完全脱离书本实际;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为首要教学内容,又恰当地补充了某些书本没有而相对重要的知识。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应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性作用。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十分明显。从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到内容,再到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探讨,都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或独立或互助完成的。而我在这堂课中,扮演的似乎引导者、点拨者,将某些重点、难点进行解析和概括,引导学生学习,循循善诱,将学生引入学海佳境。课堂上的很多结论,都是学生探索的结果,思维的结晶。事实证明,学生完全可以主宰课堂;他们,做得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好,还要出色。
教学过程中,我以“基础检测”、“重点概括”、“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扮演”、“规律总结”等教学环节为中心,辅以“图说历史”、 “漫画历史”、“人文历史”等趣味题材,将教学任务顺畅地完成了。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既有轻松愉快的“图说历史”、“漫画历史”,又有严谨深刻的“重点概括”、“难点解析”;既有“我看历史”的辨证史观教育,又有“人文历史”的人文精神培养。教学方式多样又不失于“灵活”,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严谨性和趣味性,展现了历史教师应有的风貌。
历史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知道过去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要从历史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学,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王安石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精神和大无畏的改革精神无疑能起到榜样的力量;通过“人文历史”这一环节,我不敢肯定学生都会以王安石为榜样,在学习、生活中时刻仿效之,但我能肯定,他们一定能学到王安石身上的某些优秀品格。诚如斯,足矣!
1、具体细节没有精雕细刻:
比如:在学生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的不是很充分、展示环节在下面的学生时间利用的不是很充分,出现了部分学生无所适从的现象。再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处理能彰显教师的智慧和理念,这些需要我多多的进一步研究,以便今后完善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
2、没有真实再现完整课堂
这节课是一节高效课堂的过关课,多少带有一点参赛的色彩这节课是观摩课,学生课下准备的比较充分,所以在展示环节做得非常好,漏洞较少。接下来的时间是探索常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
3、教学规范还应再加强。
时间规范:由于时间关系,“规律总结”学生思维展示的不到位,只得下次课再和学生共同完善。语言规范: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应力求做到精练、准确、规范,具有更大的指导、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