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2016-09-28 21:04:38)

西安市户县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 2016/9/28

立项号

HXKT-16081

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研究》

负责人

张少峰

所在单位

 户县大王初级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人才的考察和选拔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从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演变到现在的中高考,人才选拔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中考,是学生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面临的首次竞争和选拔,语文作为必考科目之一,受到的关注度可见一斑,如何进行语文专题复习成为老师和考生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也遇到各种疑难杂症需要解决,如:因复习要点考点太多太杂无从下手而“眉毛胡子一把抓式”,不研究《中考说明》 和《新课程标准》一味“热剩饭式”,经验主义疲劳战术的“题海式”,甚至还有的老师对学生复习训练的经过不予重视,结果不加反馈,复习讲评只“对答案式。这些做法忽视了最有价值的“怎样”(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复习教学达不到“使学生掌握规律、方法”的目标,因此关于语文中考专题的复习模式研究刻不容缓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研究仅限于初中语文复习课,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是指完成了初中教材规定的三年教学任务后进行系统梳理的复习课。本次研究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完成新课标规定的初中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认真研读《中考说明》,分析陕西中考各考点、得分点,让学生掌握中考各题型答题规律及答题模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内容:

1、认真研读陕西中考近五年的《中考说明》和中考语文试卷,详细分析中考语文各个复习专题得分点,研究各得分点的答题规律和应对措施;

2、研究分析本校和大学区各兄弟学校的学生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各个维度的掌握情况,制定详细计划,将老师们最擅长的复习模式与学生们最期待的复习模式比较;

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模式在各年级(七年级—九年级)的通用性;

4、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模式在初中各年级分阶段长期渗透的效果。

课题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找出研究对象适应并感兴趣的复习模式;

2、 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提升小组成员教研能力;

3、 在研究过程中,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中考考点渗透性复习,以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 在研究过程中,利用有效模式让学生掌握中考考点及得分点及应对方法,并熟练应用于实际答题过程中。

研究预期成果:

完成研究内容与既定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完成随笔或教育叙事,定期调查复习成果(考试、课堂提问等方式)。形成各期报告与论文。

课题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谈话法、宣讲法、实地访谈法、网络宣传法、资料查找法、开展活动直观教育法、分组教研法等多种方法交替使用。

课题研究步骤:

20169月—20174月共8个月,分五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走访调查阶段(2016.92016.10

1、 对本校兄弟学校的语文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争取全方位了解同行们在中考专题复习时面临的困惑,学习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

2、对本校往届毕业生和即将进入初三的学生进行问卷或走访,了解往届学生复习时的得失,记录新一届初三生对复习模式的预期。

3、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二阶段:理念形成阶段(2016.10.2016.11

整理归纳第一阶段的调查结果,初步形成研究理念,制定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实地研究阶段(2016.112017.3

1 、小组成员根据计划分年级、分小组,采用各自擅长的方式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研究,并随时记录实践情况写下随笔,以便后期讨论,力求形成满意的研究成果,完成预期计划,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各专题的知识点和各类题型的应对方式,取得好的成绩。

2、不局限于本校 ,积极参与县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及听评课活动,引他山之石以攻玉。

第四阶段:整理资料阶段(与实地研究同步进行)

整理前几阶段的研究资料,分析数据,形成中期报告。

第五阶段:论文(结题)阶段(2017.32017.4

小组成员完成预期的论文或感想,合作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  结题报告;

2、  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微课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