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南湖人讲南湖的故事(转贴)
(2017-05-20 19:40:50)《南湖晚报》今天刊登:
李燕
让我去读《烟雨街巷》这本书的,主要是因为两个人,一个是书的作者,南湖区史志办的董雄;另一个就是我的母亲。
早在七八年前就认识了董雄先生。当时就听说其酷爱舞文弄墨,颇有江南水乡特有的文人气质。三四年前,我有幸跟董先生做了邻居:一个史志办一个信息科,仅一墙之隔。平日承蒙不弃,听他抖抖“书袋子”,偶尔有幸也能获赠几本他主编的书籍。李白斗酒诗百篇,董先生不喝酒也经常出口成章,谈到老嘉兴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更会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我对董主任主编的“南湖春秋”系列丛书,颇感兴趣,一直准备抽空拜读。可惜忙忙碌碌,书被我闲置家中多时。前段时间回家,母亲欣赏地说:“你上次带回来的书真好看,说的都是你们南湖区的事。包括上次你拿回家的董雄写的《心灯》,写的都很好。”原来,在我“明日复明日”式的拖延下,母亲已读完了“南湖春秋”系列中的《烟雨街巷》、《名村古镇》两册,成了名副其实的“董粉”。当晚,我就翻开《烟雨街巷》,花了近三天的时间通读全书,深感相逢恨晚。如此好书,值得每个嘉兴人细细品味一番。人说“举贤不避亲”,我也就来个“荐书不避邻”吧。
此书值得一读的原因之一,就是作者董雄。董先生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嘉兴,在地名办、史志办都工作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对嘉兴大大小小的街巷了如指掌、耳熟能详。对他来说,似乎说南湖事、写南湖史就是他最快乐的事。《烟雨街巷》共二十一万字,收录了近六七年来董雄撰写和发表的六十六篇散文,叙述了南湖区六十六条街巷的历史变迁,反映近几十年来嘉兴建设的辉煌发展历程。据他在书中自述,在编写地名志的时候,董雄曾踏遍嘉兴的每一条老街、每一条小弄、每一座石桥,古老的地形地貌以及所发生的一切都装在他的心里。写书过程中,他又多次进行实地查勘,对很多细节都结合史料进行反复考证,书中收录的三百一十九张配图也是他和朋友们一张张仔细考证过的。这是一本颇有文献价值的书,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拜读一下呢?
这本书还生动反映了南湖区街巷的前世今生,身为南湖人的我们岂能不读?城市在不断地成长、变美,旧的终将被新的取代,但历史需要铭记,一条微细的街巷,述说着一段历史;一个破旧的门头,蕴含着一段故事。望吴门、杨柳弄、建国路……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对老一辈嘉兴人来说,这些街巷的发展贯穿了他们的一生,他们在那里有着许多解不开的情缘和记忆。而对于像我这样的青年一代来说,书中所记录的历史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南湖区的历史。当然,除了南湖人要读《烟雨街巷》,对于外来游客来说,这本书更是玩转南湖的活地图,仅用每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举例——《闲庭信步斜西街》,在《府南街上望子城》,穿过《望吴门那一片茵茵绿地》,再《漫步荷月桥》,最后走走《秋泾桥下那悠悠古道》……跟着本书所描绘的水乡美景去探寻古老的故事,真是一场富有韵味的文化之旅。
南湖区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带有一种清新沁人、温润娟秀的味道,而《烟雨街巷》的文字也清新易懂,往往寓情于景、借物抒情,带着一股“小桥流水人家”风貌。这是一本由南湖人写的关于南湖区的书,既有沁人的散文韵味和浓浓的家乡情感,又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献价值,真是不容错过,值得推荐。(《烟雨街巷》/董雄著/吴越电子音像出版公司2012年11月第1版/定价: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