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善寺

(2017-04-20 11:23:30)

兴善寺  以古寺得名的小镇

 

兴善寺集镇位于嘉兴南北湖大道中段,民国时名新社市,现为凤桥镇新民村驻地。小镇以古寺得名。据《嘉兴新志》记载,兴善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宋英宗时改称兴善院,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定名兴善教寺。兴善寺是江南佛教较早的寺院之一。南宋时,日本僧虚堂来华求学,先后在嘉兴水西寺和兴善寺学法八年,归后创立日本临济宗。明代,寺庭有古藤结台,谓之藤楼,慕名来游者几无虚日。

兴善寺发展到清初,规模最大,占地六十余亩。太平天国战乱时,兴善寺正殿和千佛阁被毁。到解放前夕,只存有遗址,山门内通道,正殿前的双塔和古树仍在,兴善寺双塔远近闻名,1968年拆除。

当地民间流传许多版本关于兴善寺来历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相传当地有美丽的小湖,称为圣湖,清澈如镜,仙女们常来玩耍梳洗。后来,东海龙王第十三个孙子霸占了圣湖,仙女们再也不能来游玩。一天,两只凤凰被圣湖所吸引,也要居住在湖中。小龙不肯相应,于是龙、凤争战,九天九夜,各不相让,两败俱伤,最后,龙死凤亡。恶龙盘伏成湖心岛,龙角成宝塔;两只凤凰变成了两座凤楼。玉帝知晓后,点化小龙广结善缘。后来,游荡天际的龙魂,悔悟向善,回归故地,化为和尚,取名智多,化缘建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建起寺院,取名兴善寺,含义人间兴善勿恶。兴善寺的这些传说,口口相传至今。

当年兴善寺香火兴旺,百姓附居寺周,形成商市,民国时成为一方旺集,辛亥革命后,取谱音,改名新社市。那时集镇市街上开满商店,茶馆、酒店有十几家,其它的是日用品日用零售店、鱼行、肉铺、南货店、豆腐店之类,每天清晨,四方农民挤满市街。镇上还有办有蚕种场、学校,驻有保安团,有绍兴快班每日往返嘉兴。抗战爆发,集镇逐渐衰落。

解放后,兴善寺为乡、村驻地。公社化后,为凤桥公社新民大队、村驻地,镇上的商店多为供销社所办,还开有合作医疗站、嘉兴市蚕种场分部。相比之下,兴善寺小镇地处深乡,这些年发展没有其它集镇快,规模也没有超过民国时的新社市,一条狭长的市街,散布着茶馆、肉摊、酒店和理发店,中午走在街上,相当清静。茶店坐着几桌打牌的茶客,告诉我们,这里一大早相当热闹,保留了原生态乡村集镇的风貌。借用兴善寺僧舍创办于清末的秦溪学堂,是嘉兴最早一批新式学校之一。抗战前夕,改为余贤区立第二初级小学,解放后,新建校舍,更名兴善小学校,最多时有8个班级,300多学生。2006年学校并入凤桥镇中心小学。

抗日英雄姜维贤(1903—1942),幼时随父迁居兴善寺, 1927年春参加国民党,任嘉兴县党部执行委员。抗战爆发后,被推举为嘉兴县抗敌后援会委员。1937年11月18日,姜维贤将家属送往义乌,回兴善寺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1月30日,嘉属抗日义勇军第一总队在兴善寺成立,姜任总队长,下辖5个大队,活动于嘉南抗日游击区一带。1938年5月,配合62师372团收复海盐县城。之后配合62师等部,先后在庄史,凤桥、石佛寺和十八里桥与日寇激战,狠狠打击日寇。鼓舞沦陷区人民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念。 1941年冬,任命姜维贤浙江十区专暑路北办事处主任。1942年2月4日赴任,行至澄溪洪家港,被日军侦知,深夜突遭包围,家属和随从人员当场被害。姜被俘,拒绝投降,英勇就义。1946年4月16日,嘉兴县各界人士在中山厅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