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
校本课程教案:
一、“ 帽”字取揖让之势,左右参差。左部笔画偏少要略重于右部,右部诸横基本等距。
1、
巾部:注意第一笔短竖的取势,第二笔略抗肩折笔下行稍取斜势为右部让出空间,收笔不宜起钩且要写得含蓄有力,中竖不宜僵直与左右两竖相互随和。整体略呈左斜以让右。
2、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右部第一笔的定位,曰字宜宽松舒朗以覆下方,三横与左部横画的角度相随和,略抗肩。
3、目字宜求平稳,两竖应支撑曰字两竖的收笔,以保持重心平衡,此处很关键。
http://s9/small/005N19XGzy6YCpZVbnO58&690 孙颖超" TITLE="软笔书法教学设计 孙颖超" />
二、
1.
从结构上讲,左边口字的位置相当重要。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云:“左旁小者宜齐上。” 欧阳询三十六法亦有“口在左者宜近上”之说,故“口”的位置不可靠下。
2.
此字最重要的一笔,也是最难的一笔,是右下方的横折钩,欧公将这笔喻为“如万钧之弩发”,可见这笔必须要有力度,而力度主要体现在折处、钩处,竖笔不可太弯。
3.
右部横笔的间距,从第一个横笔到最下方的钩笔,把右部分成六份(最下方的横与钩之间应该也是其中一份),一定要把握好这些距离。还要注意撇笔的起笔位置、角度,与下面竖笔的衔接方法、位置。
http://s8/small/005N19XGzy6YCq4s8vB67&690 孙颖超" TITLE="软笔书法教学设计 孙颖超" />
三、
第一个方面,从结构上分析。虽然“蜓”字为左右结构,但从书法角度更准确地说应为一个横向三合字,书写中应把握三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和高矮虚实。我的理解,此字中间部首也就是建字底为主笔,它对整个字的效果至关重要。
第二个方面,从字形上分析。虽然欧体多数字为长方型,但“蜓”字横向三合的特点和三个部分本身,决定了此字写不高,既然写不高,临习中我们还要避免把它写的过宽和过散,应以字格为准绳,大小要适当。
第三个方面,赘述一下书写要领。左面虫子旁的口部应写的少窄些,整体抗肩,竖笔穿过口的中部后略呈撇状,末横上提,点笔要靠上勿坠。右面壬字头的撇笔和横笔都不长,竖为主笔,应把握好它的高度,特别是首撇与虫子旁的位置关系。中间建字底甚为关键,横折折撇难在使用和活用,起笔写横时露锋下笔,到位后提笔略顿,折笔向左下方写短撇,短撇不可长,而后在短撇收笔处的右方写长撇,长撇要有个弧度,笔锋指向与短撇有异,捺笔趋于平势,要写的舒展流畅。此字的笔顺应为先左而右后中间。
http://s6/small/005N19XGzy6YCq7nytf95&690 孙颖超" TITLE="软笔书法教学设计 孙颖超" />
四、
一、从笔法上讲:
二、
(一)横的入笔笔法出现了三种:
1、顺锋入笔(入笔角度稍平):口部第二笔、右部第一笔、贝字两短横;
2、切笔入笔(入笔角度稍直):右部长横、贝部最上横;
3、直角入笔(顺着前面笔画的方向入笔并转向拖出):口部下横、贝部末横。
(二)竖的收笔笔法出现了两种:
1、提笔渐收:口部左竖、右部第4笔、贝部两竖;
2、急刹离纸收笔(有时可左带出小尖):口部右竖、右部中竖。
(三)撇的入笔笔法出现了两种:
1、普通方式,顿笔左带:右部第5笔;
2、顺着上一笔的方向入笔并折而向左下撇出:最下部短撇。
(四)折笔笔法出现了两种:
1、横末稍提右压转而向下:口部的折;
2、横末不需要提笔,直接右压转而向下:贝部的折。
*另外要注意贝部上横略有弧度,这个弧度与上面的长横弧度为同心圆。
二、从结构上讲:
“左辅者齐上”,因此,口部位置宜高不宜低,整体部分不宜低于米格中横线,方形,不要刻意拉长。
1、右部重心一定要对正,基本上属于居中对称并稍稍有左收右放的感觉。
2、长横遇口而左短。诸横稍扛肩。
3、上三横等距,下四横等距,但前后两者距离不同,上三横距离大,因为上三横中间有一个或两个竖 笔,而下四横没有。
4、中竖起笔位置宜高,用笔宜重,显得精神。
5、中部诸横宜紧凑,中宫收紧。
6、末两笔挺立不局促,两脚稍稍宽于目部。
7、末点决定了整字的稳定性,宜稍重稍低。
http://s5/small/005N19XGzy6YCq9xcSo24&690 孙颖超" TITLE="软笔书法教学设计 孙颖超" />
五、
“戴”字的讲解:
1、诸横不宜粗,注意起笔变化,抗肩较大,且间距应窄基本相等。
2、左部整体左斜,注意左下部‘八’角度及形态。
3、主笔为‘戈’钩,书写时其角度、长度、力度都是相当重要,撇笔位置偏上,注意与钩的角度,整字不宜写宽。
http://s11/small/005N19XGzy6YCqcPD7kca&690 孙颖超" TITLE="软笔书法教学设计 孙颖超" />
六:
1、
此字偏扁,但又不能写扁。
2、要写好这个字,必须要掌握
绞丝旁
的写法。 3、左旁写得较为舒展,注意两个折笔的写法及重心关系,下面三点务必取右斜势,与上两撇折笔紧扣,三点等距,形态大小各异。
4、找准右部第一竖的位置,横折扛肩不要太大,折笔往下压,中竖下起笔与左边第一笔齐平,略粗且重心略向左靠。
5、三横笔等距,最后一横抗肩较大但收笔时走平势。整个字要端庄大方,务求平稳。
http://s13/small/005N19XGzy6YCqgHZmI5c&690 孙颖超" TITLE="软笔书法教学设计 孙颖超" />
七、
一、
结构:
1、
住下面的部分,忌头轻脚重。上中下三部分一定要对正,不可偏斜,保持重心稳定。“”字头偏旁的要领:以第一笔短竖为中线,往左至左点的距离应窄,往右至折钩的距离应宽。
2、‘’字头下边部分诸横基本等距。‘’字头第一笔的竖应穿过横钩的横,在横的下方稍稍露出一点,‘宀’头亦如此。
3、下边‘贝’字的宽度应和上面‘’字头第二三笔之间的宽度基本相等。中部的‘口’字稍窄,并呈上宽下窄。
4、为了把握好整个字结构的准确性,应注意关键的三笔的起笔位置(1、‘’字头第四笔的左点;2、中间小口第一笔的‘左竖’;3、下面‘贝’字第一笔的‘左竖’)
5、最后一笔右点的位置和角度对全字起着很关键的支撑和稳定性,必须先目测后手随之。
二、
笔法:
个人认为笔法的难度有三点:1、‘’字头的横钩,2、‘贝’字旁的大横折,3、最后一笔“三角一肚”的右点(此为常谈)。此三笔法度严谨,唯多学多练才能过关。'贝'字下方的小撇应轻巧秀丽,从横笔里面由左往右切笔实接后出撇。点重,撇高点低。
http://s16/small/005N19XGzy6YCqlqivRbf&690 孙颖超" TITLE="软笔书法教学设计 孙颖超" />
八、
九、十、“锄”字的讲解:
1、此字是“锄”的繁体字,结构为三合一,所以不能写宽。
2、“耒lěi”部三横扛肩较大,并且平行等距,中竖垂直稍向左,撇笔勿长,点笔勿靠上。
3、“且”注意左竖起笔位置,四横平行等距,最后一横收笔较短。
4、“力”起笔勿高,折竖和撇笔较重。
http://s9/small/005N19XGzy6YCqnkkqsc8&690 孙颖超" TITLE="软笔书法教学设计 孙颖超" />
十一、十二、
“幅”字的讲解:
一、结构方面:
1、左部:左右结构的字,糸部都是上置。注意第一笔折笔后的走势,第二笔的起笔位置相当关键,因右部的笔画多少而不同,可高可低,比如红字就应该起高一点。下部第一点的位置不可太靠外,注意三个点的方向和姿态。
2、
右部:右部从上到下分三个部分,应该注意到,这三个部分的排列方式,写完一横后,口部和田部都有往左靠之势。从布白上说,上部三横的间距偏大,看起来显精神,注意口部为正方,不为扁方。
二、笔法方面:
1、第一,二笔的难度较大。应注意,第一笔前半部为逆锋行笔,为折笔做准备,第二笔前半部要细一点,折笔时笔尖和笔肚同时压住上挑。
2、右部难度较大的是田部的横折,此笔的顿笔方向应是右下方,下拉后粗细不可变化太大。注意田部横势笔划较细,竖势笔划较粗。
http://s8/small/005N19XGzy6YCqvJtFJ57&690 孙颖超" TITLE="软笔书法教学设计 孙颖超" />
十三、十四、十五、 “梯”字的讲解:
“梯”字不宜写得过散。
1、首先“木”字旁横笔可以略长,稍抗肩。
2、竖笔起笔稍重,中间略细,收笔须写成垂露。欧楷里可以提钩(提钩应用“跪笔弹锋”)。竖画整体略向左倾斜。撇笔起笔的位置是在横笔和竖的交叉点起笔,但略微多靠竖笔一些。
1、
注意末点的位置。
2、
右半部,点和撇形成羊角形状。
5、“弓”的横画的间距基本均等,稍抗肩。
6、竖笔的垂露竖,不宜写成悬针。最后撇笔要写出力度,不宜写的过
http://s3/small/005N19XGzy6YCqxYFDc92&690 孙颖超" TITLE="软笔书法教学设计 孙颖超"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