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二班基础韩语校本课程纲要
(2016-01-18 09:06:10)分类: 校本课程纲要 |
基础韩语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韩语
授课时间:一学期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课程目标:
1、让学生学习并接受西方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2、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3、培养学生走向世界,与世界沟通,树立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4、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具体目标
通过使用双语阅读校本教材,让学生初步感受基础韩语阅读的乐趣,使学过的语言知识在不断复现的过程中提升为初步的阅读能力;接受丰富的文化熏陶,加深对异国文化的了解,逐渐形成文化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为本校学生提供展示基础韩语习作的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用基础韩语的热情。
通过基础韩语阅读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旨在达到以下目标: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进一步养成听基础韩语、读基础韩语和说基础韩语的良好习惯。
7、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8、能演唱已学过的基础韩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课程内容:
本课程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共分为三方面内容:
1、基础韩语口语课的意义主情境图
让学生理解我们所要学习的话题。
四、课程内容
1. 单词与句型的整合与拓展
3. 日常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或带学生到真实情景中学习,融日常用语学习于情景表演之中,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在表演中练,在交际活动中用。
会话表演分这样三个步骤进行:语言示范性表演,由教师或师生共同完成,要到位,让学生明白;语言巩固性表演,在双人或多人中进行,如大组集体会话竞赛、男女生团体、小组、全班对半等形式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发展语言的创造性表演,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鼓励学生灵活组合,扩展会话。
5. 活动添彩----让基础韩语丰富我们的世界
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利用西方某些重大的节日,开展一些诸如西方国家我知道、基础韩语圣诞联欢会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基础韩语的兴趣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相关知识,同时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及舞台表演的能力。一月举办一次基础韩语情景剧表演竞赛,可以很好地鼓励学生学习基础韩语。
课程实施:
(1)实施形式:
1、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采取集中使用与分组使用相结合的办法。
2、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及个人活动,在各年基础韩语课、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及兴趣小组活动上开展。
3、活动地点:校内外相结合。请部分基础韩语爱好者,参加我们的活动。
4、活动准备:大力宣传开发基础韩语口语教学的重大意义,积极开展活动,撰写《校本课程纲要》,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开展活动。
5、成果展示:在校内、外开展汇报演出、积极参加各种演讲活动和各级开展口语比赛。
(2)实施办法:
1、严格口语课程管理
对口语教学工作实行刚性化管理,开齐开足上好每节口语课,强化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评定等教学常规管理。同时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口语专用活动教室,不断添置各种口语意境相应的设施,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2、口语教学模式
口语教学的研究要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同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从优化课堂结构、开发学生潜能着手,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探索口语教学的最佳模式。让口语的教学从单一的学说到自主的学习和训练等全面性教学。同时应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开展电化教学研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口语教学质量。
3、改革教材资料,充实口语知识结构
任课教师对收集到的传统资料进行了改革,不受传统的限制和束缚,大胆地发挥和修改,采用比较真实的,贴切学生生活的话题为主,以利教学。
课程实施建议
(一)、三年级学生的基础韩语校本课主要进行看图说话及歌曲、歌谣表演;
1.
2.
3.
4、根据所给图片进行简单描述,或者根据所学课文图片进行复述。
(二)、三、年级主要进行口语交际;
日常用语100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包括衣、食、住、行、游、购等各个方面,内容由易到难。
1.
2.
课程评价:
1、对《校本课程纲要》的评价:
(1)课程目标是否明确;
(2)课程内容的选择是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3)课程评价是否标准明确,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
2、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审议组对教师的评价,同时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3、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做出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主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应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