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窑窑址的考究
标签:
官窑灰青釉南宋南宋官窑 |
分类: 04=宋代名窑研究资料 |
宋代官窑窑址的考究
在过去的认识中,官窑窑址分做两个地方,一为北宋的汴京官窑,一为南宋南迁后高宗在杭州所另立的新窑——杭州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然而此项分类早有异议。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考察,目前已经对宋官窑的窑址作了定论,及宋代官窑包括北宋汝窑、钧窑、南宋郊坛下官窑、老虎窑。
概·况
针对宋代官窑窑址的问题,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北宋时朝廷是否在汴京设置过官窑、北宋官窑是否就是汝窑、南宋修内司官窑的称谓是否准确、南宋官窑是否只有郊坛下官窑一处、何为文献中所说的内窑、老虎洞窑是修内司窑等。
官窑贯耳瓶
研·究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主流的观点主要有:
1
宋代官窑包括北宋汝窑、钧窑、南宋郊坛下官窑、老虎窑。
官窑青釉圆洗
北宋汴京官窑很可能不存在,汝窑及是北宋的官窑;其论证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明清两代谈瓷诸书只再“官窑”而不言“汴京官窑”;然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在论及南宋修内司官窑时说,修内司官窑是“袭故京遗制”,就是明确表示了南宋官窑但“袭故京遗制”,但并不等于“袭窑址”,而是继承过去汴京官窑遗留下的制作要求和技术;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小林仁先生在所作题为《“澄泥为范”说汝窑》的演讲中指出,南宋官窑的“澄泥为范”在北宋末期已经现身于汝窑,也就是说从汝窑开始到之后的官窑,形成了一个“澄泥为范”的谱系。南宋官窑“澄泥为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现产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朝廷制定的规格——“样”。“澄泥为范”应作为考量官窑的一项重要指标。可见窑址之间关于技术与规范是承袭,是一直存在的。
汝窑天青釉碗
2
确认了杭州老虎洞窑的官窑性质,认为考古发掘所揭露的老虎洞窑址南宋地层即是文献记载的南宋修内司官窑遗址。
绝大多数代表认为老虎洞南宋窑址就是文献记载的南宋第一座官窑——修内司官窑。
官窑青釉方花盆
其中提出了几个理由: ( 1)
通过对胎釉的科学测定,证明了老虎洞窑和修内司官窑有一致性。(
2)老虎洞窑址所处的地理位置、产品特征、装烧方法以及瓷片坑的发现均足以证明老虎洞窑就是修内司官窑,
其祭祀类器物的较多发现也与有关文献记载相吻合。
官窑葵瓣洗
( 3) 认为老虎洞官窑的产品普遍存在接足现象,
表明其制作工艺采用范模, 与文献记载“澄泥为范”相一致。认为老虎洞窑是专烧祭器的窑场,
其烧造的盏托、碗、盘类应该全是祭器。文献记载修内司官窑是“有令则开, 无令则止”,这可与瓷片坑的实际情况相对应。( 4)
老虎洞窑址的位置距离皇城很近,一般的窑是不可能在此烧造的; 有人提出通过对老虎洞窑址和寺龙口窑址的比较,
认为汝窑、寺龙口窑址和老虎洞窑址是一脉相承的。
官窑大瓶
3
院藏官窑青瓷年代断定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5件原定为宋代官窑生产的青瓷中,有一件青釉葵口洗和一件青釉四方委角水丞现定为明代景德镇窑烧造的仿宋代官窑青瓷,另外3件尚需进一步研究;而1件原定为明代景德镇窑烧造的仿宋代官窑温器和一件原定为清代雍正景德镇窑烧造的仿宋代官窑三足樽,经进行科学检测和重新目鉴后认为系南宋杭州官窑产品。
官窑琮式瓶
可见明清时期的仿官与宋本朝的官窑,从器型、釉色、胎制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只能通过微观的细致观察与科学研究,通过细微的物理化学变化去找符合其年代的特征;
北宋 官窑粉青花觚
通过研究员的分析,将宋代官窑瓷器釉的开片和明清仿宋代官窑(釉)瓷器釉的开片进行对比后发现,宋代官窑瓷器釉的开片纹路普遍短而密,而明清仿宋代官窑(釉)瓷器釉的开片纹路稀而长。明清仿宋代官窑(釉)瓷器的开片纹路较宋代官窑瓷器釉的开片纹路直,弯曲度小。
南宋官窑鸟盏
从裂纹的产生过程,及其物理化学性质讲,裂纹的宽度、长度、曲折度、分裂程度,以及裂纹的形状,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变化,时间越久,裂纹会变的越来越宽裂纹的边线也会受外界的水、颗粒物、腐蚀物的影响而变的不在那么清晰,边线模糊;此外也会生长出新的裂纹;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宋代裂纹与明清时期的裂纹会有很大差异。
窑·址
1
老虎洞窑
老虎洞窑为1996年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通过对该窑遗址层的考察,对比杭州乌龟山宋代郊坛下官窑以及有关的文献记载和对宋元时期的官手工业及官府窑业制度,论证了老虎洞窑就是史料中记载的修内司窑,论证了老虎洞修内司窑的烧造下限延伸到南宋中叶以后,同时考订传世的哥窑瓷器当是元代设在杭州老虎洞、宋修内司窑址故地的官府窑场产品。
清乾隆仿汝釉花囊
老虎洞窑分为三个不同时期考古学层,层为元代时期,因遗物中见有八思巴文支烧据,可定该层属元代无疑,此层同时也出土了哥窑器物。第层和第层叠压在层之下,该层出土材料的釉色、器形和传世的南宋官窑名品相同,在造型。工艺上又和汝窑器物有较大的一致性。所见器物胎釉以后台薄釉、厚胎厚釉为主,薄釉少见,胎色有香灰、深灰、紫、黑色等,釉色除粉青、米黄色外,还有翠绿、灰绿、浅紫等色。
2
郊坛官窑
郊坛官窑是南宋建立的第二座官窑。胎土呈黑灰及黑褐色,胎较薄,施釉较厚,釉色有粉青、月白、米黄等色。釉面有开片,片纹较大,并有冰裂纹。与文献记载的官窑器物特征基本吻合。
郊坛窑遗址
器物多采用支钉支烧,传世品盘。洗有五至八个支钉痕,出土的支烧窑具有一支六个支钉的。有少数器物在造型、釉色、片纹上都与哥窑难以区分。官窑制品、明清时期御窑厂大量仿制,其中以雍正时期仿品质量最佳,有的已达到乱真的程度。从故宫博物馆对所藏官窑的科学检测看,其窑口比较复杂,不止郊坛、老虎洞等产地。
郊坛窑遗址出土南宋官窑瓷片
郊坛窑遗址出土南宋官窑瓷片
前一篇:“两宋”官窑那些事
后一篇:南宋修内司(老虎洞)官窑特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