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论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2015-10-24 19:44:36)
标签:

书香博客

书评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的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其实说的一点也不假,从论语中,我们可以领略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论语中。

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人在社会中生活,就避免不了要与他人打交道。因此,在这篇文章当中,我要谈谈《论语》中为人处世之道。

为人,如何为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曾说过: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在于丹老师眼中,《论语》就是一部修身之作,研读《论语》,了解之精髓所在,我们就可以过上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罔。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在这句话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美德,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几方面。我认为这句话是孔子对修身这一方面的最高概括,其他的很多语句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不过,关于不重不威这一句,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重,在我的理解中,是指自我重视、自我肯定、有自尊心。每个人都必须自信,一个人没有自信心,没有学会尊重自己,也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也就没有威严可言,即不威。

自尊自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所必备的品格。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只有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人,不应看轻自己,不重则不威,自己不尊重自己,则任何人都可以践踏你。因此,只有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修身的另一方面,即言与行。在“言”与“行”之间,孔子更看重“行”。他很不喜欢那些夸夸其谈的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这一句,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该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反对说话做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鼓励的就是少说多做,做事要积极。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

这句话以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份,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你不该做的事。

看到这句话,是不是觉得与前文孔子所说的做事要积极自相矛盾,觉得身为至圣之师的孔夫子怎么能犯这种错误呢?我认为,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另一方面理解。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反过来,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孔子所说的为人做事要积极,是指在自己的位置上,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要操心别人的事。我认为这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

在社会中,我们首先就要做好自己。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能力,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

为人处世,为人处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把为人和处世连在一起。上面我浅谈了一下我对《论语》中为人之道的理解,下面我来谈谈对《论语》中处世之道的理解。

读完整部《论语》后,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孔子所提的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的观点。这个观点贯穿整部《论语》,尤其在讲到为人处世之时最为明显。

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他认为,“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贡问孔子怎么对待朋友,孔子告诉他说:“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愿意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由此可见,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都大包大揽。

孔子提倡仁爱,但是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恕所有人的过失。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这是《论语》中我很喜欢的一句,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被他人侵犯,伤害或妨碍,有的人可能是无意中冒犯了你,有的人可能是为了某种原因而冲撞了你,有的人可能是贪图了你的一些小利益。这些算不上大奸大恶,多是道德领域中的事,未必能达到法律的高度。咽下去,或许心有不甘;但针锋相对,确是实在不值。

基督教奉行“以德报怨”;你对我坏,我还是对你好;你打我左耳光,我把右边也凑过去,直到最终感化你。伊斯兰教则相反,以怨报怨:你伤害了我,我也伤害你,这样就两不相欠了。然而,二者都有失偏颇:以德报怨,不能惩恶扬善;以怨报怨,则怨怨相报何时了?

以怨报怨,最终得到的是怨气的平方,实在是没有必要,因为你也不会感到有多愉快。以德报怨,原谅我,我实在做不到这一点,我没有圣母情怀,不会说别人打了我左耳光,我还巴巴的把右边给他打,企图感化他。所以,除非真的到达一定的境界,否则只会让你心中存积更多的怨。其实,做人只要以直报怨,以有原则的宽容待人,做到问心无愧即可。

《论语》并不长,只有两万多字,但《论语》的博大精深,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之多,就算是花上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在这短短两千字的文章中,我所述说的为人处世之道只是《论语》中的一个方面,并且为人处世之道在《论语》中还有好多值得研究的道理和观点,我所涉及到的只是其中的九牛一毛而已。在这篇文章中,我所表达的只是《论语》中我印象最深刻对我启发最大的一些观点。其实,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即使在当代,《论语》真的是值得我们细细研读。我相信,如果我们真的能了解《论语》之精髓所在,并践行于自身,我想,“半部《论语》护一生”的说法是绝对可以实现的。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中的简单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假如爱有天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