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微博本积累写作素材

(2018-11-18 09:39:16)
分类: 写作教学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E1MzIzNQ==&mid=2652132557&idx=3&sn=7086bd93d225c9345bef9183d7bd2c91&chksm=843cb071b34b396744e4fd5decb4d35a6b1c55339b4206279186b1e27db39c304b596c32b953&mpshare=1&scene=23&srcid=#rd

我的微写作实践

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  熊幸

大家好!我是熊幸,特别荣幸能在群里进行分享,同时也比较忐忑,因为以前我们在工作室分享,就那么二十来人,现在群里三四百人,大场面,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并且给我指正。谢谢大家!

今晚我分享的主题是“我的微写作实践”,也不算什么讲座,就是大家一起聊聊微写作这个话题。

微写作是我们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一种写作方式,篇幅短小,一般不超过150字,有微博、文本的感悟评述、生字词写话、仿写、片段描写等等,也叫微作文。坚持让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可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写作素材,为大作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相信很多老师都进行过微写作的训练,请问群里有没有老师持续开展过微写作训练的?

现在我先讲,最后我会留出十分钟左右给大家谈谈自己进行微写作训练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一起探讨微写作实践的最佳路径。

如果说写好一篇文章就是做好一道美食的话,微写作就好比搜集食材。如果没有好的食材,再高明的厨师也无法做出美食;如果有好的食材,厨艺平平的人也能做出味道不错美食来。

我们有时会发现,班上一些调皮的孩子文笔并不好,有时候考试作文却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往往是因为他的生活体验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样,改卷老师觉得选材比较新颖,就给个不错的分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与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只是他们不懂得发现和积累。微写作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并记录自己生活中有写作价值的东西。

下面我就从积累素材、整理素材和扩写大作文这三方面来谈。重点谈积累,略谈整理和扩写。

一、   积累素材

(一)  如何写

1.常规要求

我要求学生用微博本来写微写作。微博本的基本要求是,买一本旧人教版语文书大小的笔记本,不少于80页,每天用一页,前半页自己写微博,后半页给同学评论。评论与博文之间要空两行,以示区分。评论最好能用蓝色笔写,这样区分就更明显了。格式方面,第一行写题目,第一行上面要写日期,还要标序号注明是第几篇。

【写作】微博本积累写作素材

我的大体安排是这样的,初一的字数是每篇不少于100字,初二初三的字数是每篇不少于150字,其中初三是微博和整篇的写作穿插进行。每周安排写五篇微博,用周一到周五的语文课前5-8分钟交流。因为每篇不少于100字,相当于每周不少于500字的练笔。到了初二,就变成每周不少于750字的练笔了。这样持续的训练会让学生不害怕写作,能开始写就可以继续写下去。

2.序列化积累

1)大序列

大序列是以社会、家庭、学校这样的分类整理积累素材。比如,第一个月以社会的人、事、物、景为重点的写作对象,后面依次是学校和家庭各一个月,轮完再重新开始。但每个月安排不是绝对的,比如这一个月写社会,可是我通常还会布置其他小序列的训练点,那么就要优先考虑小序列的点,剩下的时间才是积累社会生活素材的。而且若家庭和学校有些很值得记录的事情发生,应该马上记下,不必拘泥于只写社会的内容。不过,每周写社会的至少也要有三篇,不能喧宾夺主。接着布置的家庭和学校的亦如此。大序列每周布置的大致内容见下面表格

【写作】微博本积累写作素材

  2)小序列

小序列的内容多种多样,套句广告词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例如有一天部分小区停水,当天就布置了这样的一篇微博:家里停水的同学写“今天停水了”,家里没有停水的同学写“如果今天家里停水”。这种随机性让小序列看似无序,其实不然,毕竟这种突发的情况相对来说不算很多,更多的是一些相对固定的内容。如季节变化、节日的更迭;学校或社会活动;课文同步;课外阅读感悟;写作技法训练的穿插等等。

小序列的安排兼顾两方面:一是大序列,二是鲜活的即时性的素材。如果说大序列是经,那么小序列就是纬,经纬交织,就结成了学生自我生活的网。

(二)如何评

1.小组合作,组员互评

微写作互评的规矩是,小组内顺时针方向给下一位,评语用语要文明,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字数一开始不作要求,后来发现很多同学就写“很好”“写得不错”等简单的评语,就要求每人评语不少于15个字。课前的交流我没有严格控制时间,一般都用6-8分钟,其实严格控制的话五分钟勉强够,我们是四人小组,评三个人的用三分钟,一分钟评一篇,十五个字还是可以的,展示交流2分钟。文章200字以内的话是够的,太长就不够了。

2.全班展示,师生点评。

全班展示这一环节,我以前是让点到的小组推荐最好的一篇上台交流,后来发现这造就了很多滥竽充数的人,反正都不会选到自己的,随便写点流水账就算了。后来我抽学号,抽到的不管水平如何,都要拿到投影上展示,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抽到,他们就不敢乱写了,保证了整体的质量。如果连续两天抽到同一个学生怎么办呢?我订了一个规则,一周内不重复,另抽一个学号。我们还有个自荐的制度,一学期只能自荐一次。而且要求自荐的文章水平要更高,老师先审核,通过了才能自荐。

展示交流的流程是,学生上来读自己的微写作,老师读该组同学的评论,然后老师的点评微写作和评论。老师的点评一般会从内容、语言方面简单评,涉及到同学们有争议的、涉及价值观的纠偏等的就会花多一点时间,尤其是新闻评论类的。

3.关键节点,老师评改

1)每学期固定的时间段收上来检查。开学头两周左右收一次,主要检查是否按要求写,格式、字数、点评等等,不按要求做的同学要求修改到符合规定为止。期末结束前收一次检查本学期时候有写够篇目,不够的补够为止。

2)布置了课文相关训练的时候,评完马上收上来,看看整体的训练效果,以采取应对措施。

3)节日、活动等有特别布置的,收上来看看有哪些选材新颖可以留存的。

4)整本书阅读的片段仿写或者点评,收上来可以了解学生对名著理解到什么程度,方便后面的指引。

5)参加投稿的,收上来选择选材新颖的让学生修改打成电子文档发给老师。投稿成功的学生拿到样刊和稿酬,也成为激发自己和其他学生写好微写作的动力。

【写作】微博本积累写作素材

二、 整理素材

素材梳理以家庭、学校、社会为经,以人事物景为纬,将用得上的素材一网打尽。

素材的梳理其实就是将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素材记录在表格,对自己积累的素材做到心中有数,查漏补缺。素材积累可以按表格每月积累一次,也可以三个月后开始积累,后面剩下的就是补充了。素材积累的表格还是参考往届的素材积累的表格,只是删掉物和景两项。我会建议学生每月整理一次,然后逐渐完善自己的积累。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在积累的时候很容易发现自己哪一块缺素材,就可以多留意生活,把它补上,在积累素材方面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全面。

素材积累记录表格


家庭

学校

社会







景(物)





三、             
扩写大作文

将微写作变身为大作文的有效方法归纳:

1、扩充法

将选中的一篇微写作扩充为600字以上的大作文,可以加上详尽的叙事、细致的描写、生动的修辞等。例如我们的微写作《熟悉的陌生人》,加上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开头结尾等就可以扩充为大作文。

2、组合法

将几篇内容相关的微写作结合在一起,加上首尾、过渡,就成了一篇文章。例如我们写了一周的《身边的春天》,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篇写春天的文章了。

3、深入挖掘法

将微写作中写到的现象深挖,揭示本质问题。如节假日看到清洁工比平时更辛苦,深挖出清洁工的工作付出与收入不对等的问题。

4、归纳关联法

将自己的微博本梳理一遍,有价值素材分类归纳,写大作文的时候将相关的内容提取出来加以利用。

这些方法其实是我和学生用了一节课探讨出来的,有些提法不一定准确,但大致意思还是清楚的。

今晚的讲座到此结束,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时间关系,很多东西没有展开,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微写作实践情况,请关注“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在历史消息搜“微写作”即可,已经推送的十四期微写作研究都在上面。

 

群里老师讨论时补充的部分做法或建议:

于修影-宰汉妈::我在课文里找空白让学生练练仿写,或补白等

远方君::嗯,我更侧重他评与自评结合。自评由自己对写了一段时间的“青春纪念册”作一个总结性的回顾,制作成ppt课件与全班同学交流。

:@熊幸评的时候可以要求评出优点,并给出评价人建议(缺点或疑惑之处)

远方君:@熊幸全班展示,还可考虑展示个人一段时间的“佳作”,作为“群文写作”的总结梳理,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成长过程能更好省察,增强自己美好写下去,美好活下去的正能量。

杏城:学校、家庭、社会,不用单独列出“自己”,向内修?而是把自己融于其中。

朵朵开:我看初一结束的时候暑假就可以进行阶段整理。

Sunny向阳花:我在微写作方面有个小尝试:就是鼓励孩子们写不计字数的反思。每天都会根据孩子们的表现提炼出一个话题,然后抛给孩子。由于不限字数,还是兴趣练笔!不强行规定谁去写!但我会认真批改,在班级热情分享!讲起来或陶醉不已!或抒发自己的见解!效果还不错。不过,我的没有幸子老师的有规模,我会加油的!今晚,带着笑容和期待进入创作状态!

:我是小学,所以是先规定主题和内容,用一节课指导进行细节描写(每次突出训练一个主题:动作,心理,语言...)和修辞练习微练习。然后穿插尝试同一题材不同表达和自主选材自主表达。但是缺乏深入性,系统性,持久性,研究不够。在这个群里收获很多,向大家学习,以后继续摸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