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柯察金的倥偬生涯已经有一年了。
这一年来,他战斗在祖国的大地上,成长在硝烟与战火中。
面对着灾难和痛苦,他更加身强体壮了。
被沉重的子弹带磨破出血的皮肤已经长好了,但是步枪的皮带磨出来的那层厚茧却永远也去不掉了。
这一年中,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日子。
他和几千个战友一样,在这艰难困苦中,顽强地拼搏着,坚定的意志像不灭的烈火。
他走遍了乌克兰的大地,只离开过这革命的风暴两次。
第一次是大腿上受了伤,第二次则是在严寒逼人的一九二零年二月染上了伤寒高烧不退。
斑疹伤寒带给第十二军各师战士们的巨大威胁,要比波兰军的机枪可怕得多。
保尔还没有痊愈,就回到了部队里。
那时,他那一团正占据着位于卡扎亭——乌曼支线上的费隆托夫卡车站四周的阵地。
车站不大,建在树林里,旁边是一些被丢弃的破房子。
这个地方早已经不能居住了。三年以来,这小站成了拉锯战的地方。它真可谓是阅尽了人间沧桑。
大战又开始酝酿了。
第十二军受到了非常大的损失,波兰白军让胜利冲昏了头脑。
无产阶级共和国正想给敌人一个歼灭性的打击。
历经百战的骑兵第一军的各师正自遥远的北高加索快速得向乌克兰调动,这在军事史上都是壮举。
第四、六、十一、十四各骑兵师,也陆续向乌曼推进。集中在前线后面。在向决战走的途中捎带清除了马赫诺匪帮。
这是一万六千五百把军刀,这是一万六千五百名历经酷热草原磨练的勇士!
红军最高统帅部与西南战线指挥部都十分谨慎,坚决不让这伟大战役的准备走漏半点风声。尤其是这些骑兵师的集结动向,不让皮尔苏茨基的部下有所发觉。
乌曼前线中止了积极的战斗。
由莫斯科通哈尔科夫前线司令部的直达电话不断地响着——又自这里发到第十四军与第十二军的司令部。
密码写成的命令印在窄长的纸条上:“不要让波兰人发现骑兵的集结。”
只有当波兰军队的前进可能将布琼尼的各骑兵师引入战争时,才允许发起主动的出击。
战士们坐在火堆的周围,散开着像是扇形。每张脸都映着火光,显出强健的古铜色。
篝火旁边有几个饭盒,温在蓝色的炭火里。
饭盒里的水冒泡了。
火舌很狡猾,它从燃着的木柴下向上一窜,舐着了一个正低头看书的人的蓬乱头发,那人连忙向后躲了一下,嘴里嘀咕着:“哼,真是的!”
一个身穿呢子制服、蓄着短胡子的中年人,借着火光检查完了他的枪简后,粗声粗气地说:“看这小子多着迷,连火烧着了头发都觉不出来。”
“柯察金,把你看的给我们讲讲。”
另一个人要求说。
那个年轻的红军战士摸了摸烧焦了的头发,高兴地说:“呵,安得罗修克同志,这本书,真好看!我一翻,就再也放不下了。”
班长塔塔里诺夫说:“要是这本书真不错的话,还是让柯察金给大伙儿念念吧。”
“好,保尔,你快念吧。”周围的战士异口同声地喊着。
保尔把马鞍子朝火堆挪了挪,坐好后,把那厚厚的小开本书打开了,放在膝头。
“这本书叫《牛虻》,是营政委借给我的。这本书把我感动得不行。要是你们安静下来,我就念。”
“快念!别啰嗦了,谁也不会出声的。”
当普兹列夫斯基团长和政委悄然而至的时候,这十一对眼睛仍一眨不眨地盯着念书的人。
“我们团的侦察兵,一半在那儿。其中有四个,都还是十分年轻的共青团员,个个都很棒。你瞧,那个念书的叫柯察金,还有那边的那个,看见了吗?那个有着一双小狼眼睛的叫察尔基。”
“他们两个是好朋友,可暗中却在比试着,谁也不甘落后。柯察金一向是我最好的侦察兵。现在他可遇到了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了。”
“你瞧,他们在暗暗地进行政治工作,但影响非常大。有人给他们起了个特别好的称号,叫‘青年近卫军’。”
“念书的是侦察队的政治指导员吗?”政委问。
“不是,政治指导员叫考勒迈尔。”
普兹列夫斯基走上前。
“同志们,你们好!”他大声问候。
所有的战士都回过头来。
团长敏捷地从马上跳下来,走到了战士跟前。
“在烤火,弟兄们?”他和蔼地问着。
此时,他那张刚毅的脸上、他那有点像蒙古人的细眼里,没有平时的严厉了。
大家高兴地欢迎团长的到来。
政委骑在马上,他还要赶路。
普兹列夫斯基转过脸对政委说:“你先走吧,多洛宁,我在这呆会儿,如果司令部有事,请通知我。”
多洛宁答应着走了。
团长对保尔说:“往下念吧,我也听听。”
读完了最后的几页,保尔把书放在膝头,盯着火焰沉思起来。
好大一会儿,谁也没出声。全场的人都为牛虻的死所感动了。
普兹列夫斯基抽着烟,等着听大家的意见和看法。
“这太惨了。”希连塔首先说话了。
“这么说,世界上真有那样的人。本来那是谁也不能忍受的,但是当他得到了什么主义支持后,就真的能忍受了。”
他慷慨陈词,几乎是不能控制自己。这故事真的打动了他。
安德留沙·福米乔夫本来给白教堂城一个鞋匠做助手。
他听了,也怒气冲天地骂开了:“这个该死的神父,硬往牛虻嘴上送十字架!要是让我碰到,我非打死他不可,这个畜牲!”
安得罗修克用一个小木棍往火中推了推饭盒,十分自信地说道:“知道是为了什么而死,问题就不一样了。明白这一点的人,才有力量。要是你感到真理在你那一边,你就死得从容了。英雄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认识一个叫波莱卡的小伙子,当他被白匪包围了以后,他挺身而出,只身一人向一整排敌人冲了过去。”
“白匪的刺刀还没有碰到他,他就让一颗手榴弹在自己脚下爆炸了。他自己粉身碎骨了,白匪兵也都给炸死了。”
“单看外表,他长得一点也不出众,也没人将他的事写成书,但这值得写!在咱们弟兄中,这样的人有的是!”
他拿了个勺子从饭盒里舀了点茶,尝了尝后,又接着说:“可是也有死得像像癞狗一样的。死得稀里糊涂,一点儿也不光彩。在伊贾斯拉夫城下作战时,我们就遇到这么一件事。”
“那里有个像堡垒似的波兰教堂,很难靠近。那天我们就朝着那儿冲过去。当时,我们用散兵线沿着小巷向前摸。”
“拉脱维亚人担任我们的右翼。我们跑到公路上,看到在花园的墙边挂着三匹马,全都备着鞍。”
“我们心想,这回该活捉波兰人了。于是我们十来个人一齐冲进那个小院子。这时那个拉脱维亚连长,端着毛瑟枪走在最前头。”
“我们冲进了房门,才发现是我们的三个骑兵侦察员。他们正在欺负一个女人。”
“连长气得火冒三丈,他用拉脱维亚话喊了一声,把那三个人抓起来,拖到了院子里。虽然我听不懂他的话,但我已经看出来,他要打死这三个不学好的兵。”
“我想,这回算完了,他们仨肯定没命了。其中有一个小伙子,他脸上的表情痛苦极了,在那挣扎着,还破口大骂:‘为他妈一个女人就该枪毙?’另外那两个在苦苦求饶。”
“我不由得可怜起他们来了,便跑到连长跟前说情:‘把他们交给军事法庭吧,别让他们的血弄脏你的手!城里的战斗还没结束,咱们却跟弟兄们算账!’”
“他马上转过来,对着我,满脸杀气,让人望而生畏。我立刻就后悔了。他用枪指着我的鼻子。我经历了七年的战争,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可那回,我真是知道了。”
“我能看出来,他会一气之下把我也干掉的。他用结结巴巴的俄语朝我喊:‘旗是用血染的,这些东西,让全军丢脸!对强盗,就得用枪。’”
“我没忍心在场,跑向街道。我听到了身后的枪声。那三个家伙完蛋了。瞧,这死的,真像狗。”
“后来,我才知道,这三个侦察员是在美利托波尔战役中向我军投降的。以前他们在马赫诺匪帮里干过,本来就是些坏种!”
他把饭盒放到脚前,解开装面包的背包,接着又说:“有些败类混进咱们的队伍,表面上看不出来。一只老鼠坏一锅汤呀!这件事儿让我心里很难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他说完了,便开始喝茶。
骑兵侦察员们入睡时,已是深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