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雁门太守行》知识点梳理

(2018-01-18 14:34:52)
标签:

2016中考

2017中考

八年级

诗歌

边塞战争诗

分类: 诗歌鉴赏

《雁门太守行》知识点梳理

一、《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李贺(姓名),唐(朝代)。

二、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三、重点词语

1、摧:毁。

2、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3、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4、角:军中所吹的号角。

5、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

6、玉龙:指剑。

四、理解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我双方战前态势,敌人大军压境,我军斗志昂扬。

“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敌军压境,形势危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及守城将士的艰难处境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现在形容反动势力猖獗一时及其所造成的紧张局面。

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用角声、血色烘托战斗的激烈残酷。

答: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我军寡不敌众,撤退遇敌,英勇无畏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表现了虽败不屈,愿以死报国的决心。

五、试题链接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 “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压” 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开” 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2、诗中描写了“黑”“金”“紫”“红”“黄”等各种色彩,有何作用?

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答:如:黑云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

  “金”是甲光向日之光,写出了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气势;

  燕脂”“写出了边塞夕阳下的肃穆气氛,也突出了将士们血流成河、染紫泥土的悲壮。

 

3、“易水”“黄金台”各是什么典故?表现了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雁门太守行》中运用           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                           

【内容理解】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及形势。现在形容反动势力猖獗一时的情况,以及所造成的紧张局面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  
表明战斗的激烈惨状的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赞叹壮士报国的志向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